“苏”写青春气息,“助”牢就业之基
治国安邦,人才为本。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江苏各地正紧抓春招关键期,“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积极作为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进校园活动,聚焦2023届各类在校毕业生,以扎实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为高质量发展“苏”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之举、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据教育部印发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再创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要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紧盯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守好就业保底牌、打好就业民生牌、做优就业精准牌。
多措并举,奋力打造“后起之秀”。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如何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需要个人、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共同努力、同心向行。人人渴望成就、人人皆可成就。高校毕业生要发挥学习能力、打造自身特色、提早规划需求,找机会、多尝试、敢表现寻觅最适的领域,取其长处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卓越成长。“学”而善思,“校”而笃行。学校要做好谋划,搭好互助平台,及时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技能培训、学长座谈等活动,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等素质能力,搭乘“互联网+就业”高速列车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优选、更好去处。筑巢入“企”,“业”绩翻番。企业要引才为先,以留用人才为本,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与时俱进提供高校毕业生试错平台,做好福利待遇兜底,采取奖金补贴、职务晋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激励。“政”诚人才,“府”持跟上。政府要构建服务体系,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大对新型领域的扶持力度,以实际举动为高校毕业生“落户筑巢”奠定基础。
今日的中国,生机勃发,青春飞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要庆幸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抢抓机遇先机,以“丈夫未可轻年少”的自信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让个体前途与强国征途同频共振,“苏”写不可估量的未来。
盐城 追风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