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为电网“刮骨疗伤” 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7-05

大图为抢修人员爬上铁塔,小图为抢修人员在对导线打磨。
一条110千伏线路上有4处导线接触点的“体温”过热,为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7月3日夜里,市供电公司抢修人员紧急出动,第一时间消除了电网安全事故隐患。
挑灯夜战消缺忙
“110千伏1501新东线的负荷已全部转移,已经停电了,可以上塔作业。”当日23时30分,太仓电网调度室的电话打到了在现场指挥抢修的太仓运维站副经理韩建伟的手机上。“开工作业。”他一声令下,早已等待在城厢镇苗桥附近、该线路29号塔基下的抢修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抢修人员打开像拉杆箱一样的应急照明设备,瞬间,两注白光照射到铁塔之上,两名抢修人员穿戴整齐后,顾不上眼前飞舞的蚊虫,一步一步地向23米高的铁塔上攀登。由于是夜间施工,虽然现场配置了应急照明,但塔上亮度仍然有限,塔上两人小心翼翼,一人拿着手电照明,一人对连接器发热点的接触面进行打磨处理,一阵阵挫锯的噪音传到铁塔下,约20分钟后,这种声音停了下来。“打磨好了吗?记得要在接触面上均匀涂上导电膏,还要重新紧好导线……”一直抬头向上观看的塔下抢修人员吩咐道。塔上隐隐约约的两个身影在不停地忙碌着。
“白天能轻松完成的工作,在夜里却变得异常困难,夜里塔上作业,因为照明受限,每一道步骤的操作均要小心翼翼。”韩建伟在现场向记者介绍道,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导线接头常因氧化、腐蚀等原因而产生接触不良,使接头处的电阻远远大于同长度导线的电阻。这样当电流通过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使接头处导线的温度升高,造成接头处过热。如果不及时为电网“刮骨疗伤”,极有可能导致线路被烧断,从而引发大面积停电。当天夜里,该条线路上同时实行登塔作业的共有4个点,分别位于该线路1号、24号、29号和39号铁塔上。
在塔上作业约50分钟后,两名抢修人员下到地面上,汗水早已湿透衣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昨日凌晨2时05分,4处安全隐患全部消除,抢修结束恢复送电。
红外测温发现隐患
为何抢修不放在白天进行?韩建伟解释说,该线路连接新泾220千伏变电站和东林110千伏变电站,总共16公里,主要为我市高新区大部分地区供电。发现隐患后,如果白天停电抢修,会影响到一大批用户,为此把抢修工作放在夜里。等晚间用电高峰结束后,通过调度和运行部门紧密配合,确定电网临时运行方式,将该线路负荷全部转移至其它线路,再进行停电抢修,这既保证抢修能及时完成,又不造成一户停电。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3时多,太仓运维站工作人员在对110千伏1501新东线巡视测温时,发现该线路有4处连接器出现发热情况,其中最严重一处温度已达176摄氏度,可能会引发过热断线,一旦断线将造成大面积停电,后果不堪设想。巡线人员将这紧急情况电话告知供电公司负责人。随后,供电公司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确定抢修方案后,连夜进行抢修。
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用电负荷显著增加,为确保太仓电网迎峰度夏期间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市供电公司不定期开展红外测温工作,对各站内主变及周边线路刀闸、设备线夹、开关、导线接触点等是否存在过热、放电等现象进行检查,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异常现象,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记者 刘少树 文/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