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细胞培养“中国芯” “依科赛”扬帆进南美
上月 ,乌拉圭(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总统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第一家投资乌拉圭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科赛”)董事长陈旭应邀出席相关活动。
依科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于2017年、2023年在乌拉圭建成MVDMART工厂、Artica工厂,将中国研发优势与当地资源充分结合,打造细胞培养“中国芯”。
扬帆出海 风向正好
依科赛与乌拉圭结缘并非偶然。
2013年,苏州依科赛生物在太仓港区建立研发中心。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在生命科学上游代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然而,在代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上游原材料受制于欧美厂家,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这是一道“卡脖子”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依科赛决定开启自主研发的新道路,努力解决我国生物医药关键原材料供应问题。
胎牛血清是依科赛的第一个产品。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疫苗生产、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关键原料之一。
“乌拉圭风景优美,有着碧绿如丝的天然草原,牛群以天然饲料为主,品质非常好。”陈旭说,乌拉圭可以为依科赛提供生产高品质胎牛血清的优质原材料。同时,乌拉圭是首个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坚定了依科赛走向乌拉圭的决心。陈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而且跟中国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外交基础,因此,依科赛优先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选择建厂地址。
一带一路 未来可期
中国企业出海建厂,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等差异是首要问题。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始终关注和支持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建厂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Artica工厂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证照办理上的难题,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积极与乌拉圭当地政府沟通协调,确保工厂建设在合规的框架下快速进行。陈旭回忆,“当时,乌拉圭农业部副部长召集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召开协调会,为Artica工厂的建设和投运提供便利和支持。”
落户乌拉圭,依科赛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来源,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科技创新活动中。 陈旭认为,作为第一家投资乌拉圭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依科赛无疑会在多个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在我们之后,华大基因在乌拉圭建立了实验室。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乌拉圭迎来了一波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建厂潮’。”陈旭介绍,依科赛积极为当地政府与中国国内科研院校牵线搭桥,促进双方在农业育种、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目前,合作效应正加速显现。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将产品研发和生产纳入当地产业链,促进了当地农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升级和附加值的提升,在为乌拉圭注入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在海外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Artica工厂年产胎牛血清15万升。依科赛以南美为生产基地,拓展全球业务,已成为中国市场胎牛血清最大的供应商,也成为全球排名前六的胎牛血清供应商。
记者手记
率先走进乌拉圭、突破“卡脖子”难题,依科赛延续太仓开放创新风气,以创新的锐气、全球眼光推进企业发展。“依科赛”们生动诠释了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合作共赢成果。未来“一带一路”将会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跨越山海,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