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太仓制造”+“德国品质”双轮驱动、“产业+创新”双向融合等战略 助推空天产业“飞得更高”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5-01-13

  近年来,太仓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大院大所集聚等优势,高质量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做航空、到太仓”产业名片,立足长三角、协同在全国、目光向世界,深度融入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和全球航空航天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乘势起飞”。

  尤其在航空机载系统、航空装备及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太仓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质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力,各生产制造环节对“高品质”的把控也传导至最终的成品上。

  顺畅飞行——

  ●航空机载系统背后的“太仓制造”

  机载系统是飞机的耳目、大脑和神经,是飞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太仓戴尔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领域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我们主要生产航空伺服阀零件和微液压元器件,例如节流阀、单向阀以及安全滤网等。形象地来说,这些产品就是让航空燃油、液压油保持特定压力,不会堵塞,让飞机不要有‘高血压’或‘脑溢血’。”该公司市场销售总监黄炜介绍。

  微小、微孔、高精度、多品种、小批量是戴尔塔精密产品的特点,其精度在丝或者μ级(1μ=0.001mm,1丝=0.01mm)。零件小,加工难度却不小;孔径小,对于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的要求却不小。

  面对航空用零部件高精度、安全性等要求,戴尔塔精密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黄炜表示,质量是戴尔塔的DNA。从品质管控来说,所有产品检验在厂内执行,采用世界先进的测试测量设备,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在工艺上来说,寻找适合产品的工艺、设计工装夹具,批量稳定制造,减少对操作人员技术上的依赖。从生产流程来说,戴尔塔根据客户要求开发产品后,提供从数控加工、精加工到表面处理等“一站式”加工方案。

  “削铁如泥”——

  ●高精度航空零部件背后的秘诀

  太仓是“中国德企之乡”,德国前10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落户太仓。近年来,以巨浪凯龙、因代克斯等为代表的机床企业在航空领域大展身手。而在实现航空零部件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的背后,则离不开精密刀具的支持。

  具备“德国基因”的春保森拉天时精密刀具(苏州)有限公司,其集团公司是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全球性企业。“太仓工厂是我们面向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重要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高精密的硬质合金铣刀、钻头还有铰刀,用于发动机叶片、起落架、铝合金结构件、钛合金结构架等航空零部件的精加工。”春保森拉天时刀具事业部技术总监李海涛告诉记者。

  “集团对于太仓工厂非常重视,把来自德国乃至欧洲的先进设计理念、生产过程向这里赋能,依托先进的软硬件支撑,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 李海涛表示,在生产环节,精密刀具是一种“消耗品”,太仓工厂作为最终成品单元,也受益于春保森拉天时集团内部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交付的完整供应链生态。

  “低空高飞”——

  ●“空中视角”悄然改变生产生活

  太仓在航空航天方面有先人一步的基础,在低空经济领域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上游生产制造、中游飞行应用、下游综合服务保障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逐渐完善。随着云圣智能等企业产品的持续落地,“低空视角”正在拓展生产生活的“边界”。

  在江苏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厅,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及其应用场景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如何改变生活”。云圣智能副总裁马辉介绍,“远程下达任务后,机场内部能够自动抓取电池和对应的吊舱,飞机完成自检后起飞执行任务,智能无人机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回传,系统自动完成数据分析并为客户提供巡检报告。”如今,“工业级无人机+全自动机场+四维智慧全息操作系统”组成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综合治理、电力、消防应急等行业的智慧化方案中,承担着“空中网格员”的作用,起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域”的作用。

  云圣智能自2017年成立至今,始终贯彻“机器训练机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自动建图”的战略。太仓工厂是云圣智能为践行“机器制造机器”战略所规划的智能化工厂。目前,生产车间内“宝莲灯机场”的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制造无人机的生产线也将很快进场调试。“同时,我们专门规划了用于无人机自动避趋避障和自主规划航线的测试区域。这三大块区域到位后,太仓工厂将实现15分钟生产一套设备的目标,年产能将达到万套。”马辉表示。(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