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对德合作再攀新高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1-13


  从德企单向投资到中德企业双向互动,从产业合作到科教、文体、环保、城市建设、社会公益等多领域、全方位交流,太仓对德合作稳步向前、持续深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实施,为太仓深化全方位对德合作、增创对德合作新优势创造了良好条件。如何打造更高对德合作平台、实现更高对德合作水平?一起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不断深化双元制教育

  做亮对德合作品牌

  中德双元制教育合作作为太仓对德合作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起步较早、工作扎实、成果丰富,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在市人大代表、健雄学院商学院院长苏志勇看来,做亮太仓对德合作这张靓丽的名片,需要进一步深化双元制教育,构建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太德企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以及规范、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对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比较高。通过双元制教育的实践,健雄学院近年来为在太德企输送了大量人才。”

  苏志勇说,目前,双元制教育已经在太仓开花结果,诸如舍弗勒、通快等不少在太德企都成立了双元制教育培训中心。从学校层面来讲,健雄学院在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之后,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更加符合实际、本土化的双元制教育,并取得了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去年,健雄学院颁布了全国首个双元制教育标准化成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双元制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深化。

  “现在,我们学院提出了‘深耕太仓,深化双元,深入创新,深得人心’的办学理念,把双元制教育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层面。”苏志勇表示,我市双元制教育已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在太德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从最初主要在机械类专业设立双元制培养模式,到现在在全院所有专业推广,健雄学院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受益面正在不断扩大。双元制教育成果丰硕,成为太仓对德合作的一大优势。

  放大特色优势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太仓对德合作逐渐成为我市、苏州乃至江苏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太仓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市政协常委、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郁颖珠说,要全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放大特色优势,努力让对德合作特色更特、发展动能更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郁颖珠表示,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区、中德双元制教育示范市等,充分发挥太仓对德合作在全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的试点、示范作用。这其中,更多德企集聚仍然是基础,高新区将实施德企招引倍增计划,推动德企更加集聚,进而实现产业能级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强。当前,我市与德国诸多地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接下来,要继续巩固提升与德国南部、西部地区的多方位合作,将对德合作区域范围向北拓展至汉堡州、下萨克森州,向东拓展至萨安州、萨克森州,基本实现对德合作地域全覆盖。

  合作领域上也需要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要巩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引育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航空等新产业,持续建链、补链、强链,建设全产业链生态链条,促进德企和民企在资本合作、研发创新、市场对接等方面深度融合发展。应学习借鉴德国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主要经验,进一步加强城市全方面合作。

  深层次携手发展

  在两国合作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市政协委员、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臻伟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形势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去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一致,都对中德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会。太仓是德企之乡,吸引了300多家德企落户,太仓和德国的合作,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合作,更多是基于市场自发生成的合作。因此,作为对德合作的高地,在中德两国日益加深的合作中,太仓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关于如何推进太仓和德国更深层次携手发展,张臻伟表示,德企落户太仓,已经走过生产转移、管理转移和技术转移的阶段。如今,德企落户更多考虑的是中国本地市场,走的是本地化发展路径,中国公司与德国总部越来越多地呈现协同研发的关系。在合作关系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太仓可以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比如率先在金融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德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上海设有办事处,未来,更多的德国银行等也希望来到中国,太仓可以吸引这些机构前来落户。

  此外,太仓拥有太仓港这一对外沟通的良好平台,而德国也有汉堡港等港口。太仓港可以和汉堡港开展合作,也可以借鉴汉堡港海铁联运的方式,拓展发展方式模式。希望通过海铁联运,把太仓打造成长三角乃至中国的海铁联运中心,持续提升城市量级,成就太仓中德两国合作的中心地位。

  践行工匠精神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德企在抓质量方面,非常细致,非常严格。”作为一名在德企工作了18年的老员工,市人大代表、鲍赫动力总成部件(太仓)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陈企明对德企质量管理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赞赏有加。陈企明说,以他所在的公司为例,公司每个员工都有严格的工作内容管理,公司也每天会对产品生产质量进行跟踪分析,确保产品品质得到保障。

  德企严谨守信、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与太仓“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陈企明表示,在与本地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需对接、共同研发、资本、人才等方面与德企开展了深度合作。“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本土民营企业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认真学习德企的工匠精神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

  目前,在太德企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普遍具有专、精、特、新的发展特点,并与4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有力带动了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陈企明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本土企业要抢抓时代机遇,加强与德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搭建更好发挥自身价值的舞台,推动太仓制造业不断高质量发展。(记者 戴周华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