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水上发电撑起“绿伞”水下养殖满池“金鳞”
近日,江苏省最大规模渔光互补项目——赣榆区94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实现首期并网发电。其中的东尚28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东尚36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位于赣榆区墩尚镇。
近年来,墩尚镇充分利用坑塘洼地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精心编织起一幅“水上发电撑起‘绿伞’,水下养殖满池‘金鳞’”的美好画卷,走出了一条“生态+电力”互融共生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产业模式
墩尚镇地处赣榆最南端,光照资源及水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养殖面积较大。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赣榆区内光伏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新高效养殖模式。墩尚镇还计划在村里建设网红打卡景点,打造“光伏+渔业+文旅”现代化产业融合新模式,从传统渔业养殖向现代渔业转型,让沉睡多年的资源变成现实的资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加强技术支撑,实现增产增收
在该项目实施中还有一个“秘诀”。“项目采用柔性光伏支架体系,该体系相比传统支架下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高,更适合渔业养殖,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郁风风表示。同时,为了解决由于光伏板的遮蔽抑制了水中藻类的繁殖进而影响鱼虾产量的问题,墩尚镇组织养殖大户与水产专家组成智库团,教授高效养殖技术。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监测、复合增氧、自动投食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养殖率,将零星的养殖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调整养殖品种,增养梭鱼、南美白对虾等附加值更高的水产品以提升鱼塘利润。
融合生态理念,开辟发展新途
“目前360MW项目已完成70%,280MW项目已完成98%;项目11月已完成首批次并网392MW,2025年4月将全面竣工。”连云港市艾塘湖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谌廷亮介绍。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开发。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了碳减排政策,还可以实现全年发电量16.09亿kWh,年均节约燃煤49.6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3.74万吨/年,二氧化硫200.55吨/年,氮氧化物286.51吨/年,可有效改善用能环境,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