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村 聚焦富民 杨漕果品“养在深闺”有人识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6-06
天气越来越热,璜泾镇杨漕村的杨梅林里已经缀满青色果实。去年的杨梅成熟季,该村的微信公众号“红杨绿品”推送的“集赞采杨梅”文章在太仓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一个晚上的时间引发了超过4万次的点击量,创造了村级微信号点击量的最高记录。今年的枇杷季,杨漕村种下的380多棵枇杷树第二年产果,经过微信号的推送,满树的枇杷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这个坐落在璜泾西北角落的乡村,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把“养在深闺”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城市。
田园净土盛产香甜果蔬
杨漕村,远离工业区与城市喧嚣,植被覆盖面积超过90%,是掩藏在太仓城市深处的一片净土。正因为不染工业尘埃,杨漕村才能成为农业的宠儿,这片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蔬果尤其甘美,成为璜泾镇实施农业战略的“主战场”。过去,杨漕村主导水稻种植,是璜泾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杨漕不再一成不变,在保留优质水稻种植的同时,引种特色林果,大大提高土地效益。
今年,杨漕村的枇杷园硕果累累,虽仅第二年结果,但枇杷个个浑圆饱满,甜度极高。负责这片枇杷园管理的王先生说,第二年结果能有这个品质,杨漕村的水土实在是好。好的不仅是这里的自然条件,杨漕村在发展林果种植的初始,就坚定地走生态种植的道路,力求打上杨漕村品牌的果品都是精品。以枇杷为例,不仅种植期间均施有机肥,灭虫害也采用物理杀虫,即使用杀虫灯及人工捉虫,绝不使用一滴农药。而这些努力到了收获时都有了回报。
4月的樱桃、5月的枇杷,接下来就轮到6月的杨梅,盛夏时节还有香甜酥脆的翠冠梨,到秋季,就有大量冬枣上市,杨漕村的特色林果包揽了一年中的春、夏、秋。杨漕村村书记王旭聪告诉记者,杨漕村在特色林果种植的选择上,注重错位发展,比如杨梅、冬枣是本村独有,分别从苏州东山、陕西渭南等地引进的优质品种,并经过杨漕村水土的培育、生态化种植,让本地市民吃到放心的地产水果。
线上推广拓宽销售渠道
地处偏远,杨漕村尤其安静,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片绿色土地上有着这么多美味和优质果品。“酒香还需常吆喝。”年轻的村书记首先想到了网络推广。2015年,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王旭聪就敏锐感到,对于藏在深处的乡村,这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渠道,无需高昂的广告费,受众面却极广。他当即用杨漕村自有的农产品品牌——“红杨绿品”注册了公众号,以此为阵地推广宣传村里自产的各种果品。王旭聪考虑到,新鲜水果不宜快递运输,且公众号面对的客户群大部分是太仓市民,他没有采用传统电商的物流模式,为弥补地处偏远的劣势,杨漕村在太仓城区、浏河两地设立了提货点,以“O2O”的电销方式,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与此同时,我们也适时开放采摘,通过线上发布活动,市民可以利用周末到农村来亲手采摘,还能感受下乡下的纯净空气。”王旭聪介绍说,去年杨梅季采摘,引发4万关注度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新鲜水果不宜保存,大量成熟销售不完怎么办?为解决这一问题,杨漕村还建起了保鲜库。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总容积达1600立方米的保鲜库,将与璜泾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直销中心开展联动,为全镇农产品提供保鲜、运送一条龙服务。保鲜库保鲜温度为0℃~4℃,主要用于保存粮食、果蔬,不仅对璜泾本地所产的“璜泾”大米、各类果蔬起到“抑峰填谷”的调节作用,还解决了农产品集中上市产生“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保护农产品价值链。王旭聪表示,保鲜库的建成,也将为引入冷链物流打下基础,未来杨漕村林果产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增容,自然需要丰富销售渠道,对于大单购买或是线上购买就可以提供配送服务。
传统优势孕育“红色”旅游
杨漕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不仅拥有绿色土地,更具有“红色基因”,很多太仓人都知道,这里是太仓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在杨漕村村委边上,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掩映在青草绿水、粉墙黛瓦中,室外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始建于1991年,2011年在原址重建新馆,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建成开馆。每年这里会接待上万人参观、祭奠,成为太仓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
拥有稳定客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漕人开动脑筋,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红+绿”农业生态游。王旭聪介绍说,接下来,杨漕村计划丰富纪念馆主题教育形式以及功能,除了祭奠、参观以外,还将开展上党课、红色拓展等活动,让来接受教育的人们能够更深刻了解太仓地区革命史,学习先驱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红色教育还将结合观光农业,以农产品采摘为主,配套休闲设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记者了解到,红色拓展基地年内即可完工,向广大市民开放。
采访札记
>>>
走在杨漕村的田间地头,纯净、雅致、安静的田园风貌令人沉醉,不难看出杨漕人对于这篇净土的珍惜和爱护,也因此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洁净的空气。作为传统的农业型村落,杨漕村以前鲜为外人所知。然而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杨漕人,很快想到了通过网络把杨漕的硕果传输出去。在信息化时代,给了农村发展更多可能。
杨漕村的农产品能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重视生态种植、绿色发展是其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水土养育了杨漕人,杨漕人在发展农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于本地生态的维系,与此同时,生态、现代的耕作技术也成就了杨漕所产果品的良好品质。杨漕村借助三产服务业,发展的脚步在逐渐加快,这个偏远的绿色村落也将会有更多人感受到她的魅力。而加快发展之路也将给环境带来更多挑战,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这是给杨漕人的新课题。
良好的环境是杨漕村赖以发展的根本,唯有珍爱环境,杨漕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记者 张瑜)
田园净土盛产香甜果蔬
杨漕村,远离工业区与城市喧嚣,植被覆盖面积超过90%,是掩藏在太仓城市深处的一片净土。正因为不染工业尘埃,杨漕村才能成为农业的宠儿,这片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蔬果尤其甘美,成为璜泾镇实施农业战略的“主战场”。过去,杨漕村主导水稻种植,是璜泾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杨漕不再一成不变,在保留优质水稻种植的同时,引种特色林果,大大提高土地效益。
今年,杨漕村的枇杷园硕果累累,虽仅第二年结果,但枇杷个个浑圆饱满,甜度极高。负责这片枇杷园管理的王先生说,第二年结果能有这个品质,杨漕村的水土实在是好。好的不仅是这里的自然条件,杨漕村在发展林果种植的初始,就坚定地走生态种植的道路,力求打上杨漕村品牌的果品都是精品。以枇杷为例,不仅种植期间均施有机肥,灭虫害也采用物理杀虫,即使用杀虫灯及人工捉虫,绝不使用一滴农药。而这些努力到了收获时都有了回报。
4月的樱桃、5月的枇杷,接下来就轮到6月的杨梅,盛夏时节还有香甜酥脆的翠冠梨,到秋季,就有大量冬枣上市,杨漕村的特色林果包揽了一年中的春、夏、秋。杨漕村村书记王旭聪告诉记者,杨漕村在特色林果种植的选择上,注重错位发展,比如杨梅、冬枣是本村独有,分别从苏州东山、陕西渭南等地引进的优质品种,并经过杨漕村水土的培育、生态化种植,让本地市民吃到放心的地产水果。
线上推广拓宽销售渠道
地处偏远,杨漕村尤其安静,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片绿色土地上有着这么多美味和优质果品。“酒香还需常吆喝。”年轻的村书记首先想到了网络推广。2015年,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王旭聪就敏锐感到,对于藏在深处的乡村,这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渠道,无需高昂的广告费,受众面却极广。他当即用杨漕村自有的农产品品牌——“红杨绿品”注册了公众号,以此为阵地推广宣传村里自产的各种果品。王旭聪考虑到,新鲜水果不宜快递运输,且公众号面对的客户群大部分是太仓市民,他没有采用传统电商的物流模式,为弥补地处偏远的劣势,杨漕村在太仓城区、浏河两地设立了提货点,以“O2O”的电销方式,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与此同时,我们也适时开放采摘,通过线上发布活动,市民可以利用周末到农村来亲手采摘,还能感受下乡下的纯净空气。”王旭聪介绍说,去年杨梅季采摘,引发4万关注度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新鲜水果不宜保存,大量成熟销售不完怎么办?为解决这一问题,杨漕村还建起了保鲜库。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总容积达1600立方米的保鲜库,将与璜泾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直销中心开展联动,为全镇农产品提供保鲜、运送一条龙服务。保鲜库保鲜温度为0℃~4℃,主要用于保存粮食、果蔬,不仅对璜泾本地所产的“璜泾”大米、各类果蔬起到“抑峰填谷”的调节作用,还解决了农产品集中上市产生“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保护农产品价值链。王旭聪表示,保鲜库的建成,也将为引入冷链物流打下基础,未来杨漕村林果产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增容,自然需要丰富销售渠道,对于大单购买或是线上购买就可以提供配送服务。
传统优势孕育“红色”旅游
杨漕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不仅拥有绿色土地,更具有“红色基因”,很多太仓人都知道,这里是太仓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在杨漕村村委边上,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掩映在青草绿水、粉墙黛瓦中,室外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始建于1991年,2011年在原址重建新馆,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建成开馆。每年这里会接待上万人参观、祭奠,成为太仓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
拥有稳定客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漕人开动脑筋,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红+绿”农业生态游。王旭聪介绍说,接下来,杨漕村计划丰富纪念馆主题教育形式以及功能,除了祭奠、参观以外,还将开展上党课、红色拓展等活动,让来接受教育的人们能够更深刻了解太仓地区革命史,学习先驱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红色教育还将结合观光农业,以农产品采摘为主,配套休闲设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记者了解到,红色拓展基地年内即可完工,向广大市民开放。
采访札记
>>>
走在杨漕村的田间地头,纯净、雅致、安静的田园风貌令人沉醉,不难看出杨漕人对于这篇净土的珍惜和爱护,也因此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洁净的空气。作为传统的农业型村落,杨漕村以前鲜为外人所知。然而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杨漕人,很快想到了通过网络把杨漕的硕果传输出去。在信息化时代,给了农村发展更多可能。
杨漕村的农产品能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重视生态种植、绿色发展是其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水土养育了杨漕人,杨漕人在发展农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于本地生态的维系,与此同时,生态、现代的耕作技术也成就了杨漕所产果品的良好品质。杨漕村借助三产服务业,发展的脚步在逐渐加快,这个偏远的绿色村落也将会有更多人感受到她的魅力。而加快发展之路也将给环境带来更多挑战,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这是给杨漕人的新课题。
良好的环境是杨漕村赖以发展的根本,唯有珍爱环境,杨漕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记者 张瑜)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