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紫金e评:春节申遗成功,让中华文化符号赓续不绝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从除夕的守岁到初一的拜年,从热闹的庙会到温馨的家宴,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春节的申遗成功,是对这些传统习俗、仪式和活动的保护与传承的肯定,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肯定。春节,这个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中、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亦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殿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春节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灿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点出了春节所内含的万象更新的意义,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姜夔笔下的“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勾勒了一幅质朴的春节风俗画,无论过去多少年,仍像是对今人今事的描述。
“过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延续性。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春节之际,催动无数人返乡脚步的,也正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文化基因”。今天,一到春节,家文化把中华大地变成巨大的磁场,故乡和家庭有强大的亲和力与凝聚力,造就了亿万人流穿越大地的律动,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春节传统习俗。正是春节这一活态遗产不断更新、调适,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表征。透过“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亦可看到中华文化认同的巨大张力,让中华民族能够像“石榴籽”般紧紧地抱在一起。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春节以独特的庆祝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桥梁。2023年12月,春节正式被列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共享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春节的申遗成功,也将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成为更加开放的文化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增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共融。
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世界共鸣。春节,这一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以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认可,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也为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接古续今,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定能成为文化纽带,连接四海,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