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中国?青春接力| 全球最薄的“手撕钢”能做什么?
一张A4大小的“手撕钢”,就要400元。因为工艺控制难度大,以前我国只能依赖进口。2020年,太钢团队成功研发出0.015毫米超薄“手撕钢”,打破了世界纪录。“工作12年,我参与了20余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手撕钢’的研制过程。”青青智造家廖席说。
12月6日,“冠军中国·青春接力”网络主题活动暨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四季)系列短视频之《全球最薄的“手撕钢”能做什么?》上线。在本集短视频中,青青智造家、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太钢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廖席,介绍了“手撕钢”从0.05毫米到0.02毫米,再突破到0.015毫米背后的故事。
“手撕钢”全称是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是不锈钢中的“战斗机”。别看它如此轻薄,徒手就能撕开,但很好地保留了高强度、耐腐蚀、耐光耐热等特点。制造“手撕钢”,轧制过程是关键。这很像擀面皮,如果说0.8毫米厚的普通钢材是一个面团,想擀出越宽大、越均匀的“面皮”,难度就越大。每轧0.01毫米,轧机辊系就要重新配比一次。
2017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山西太钢考察调研,还称赞道“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廖席和同事们备受鼓舞,加速研制,“手撕钢”的厚度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创造了世界纪录。
“手撕钢”为什么要一薄再薄?因为材料薄了,产品就轻了,用钢材取代有色金属箔材大有可为。像是折叠屏手机,折叠20万次不变形、不断裂,靠的就是“手撕钢”。还有电池壳的包覆材料,同样的体积下,用它能增加17%的容电量。新一代USB接口、汽车制造、飞机的“外衣”、航天压力传感器、军工防辐射服等领域,“手撕钢”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现在,廖席所在的研发小组正向着“手撕钢”0.01毫米的极限发起冲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1月8日起,由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冠军中国·青春接力”网络主题活动暨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四季)系列短视频高燃上线。该网络主题活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通过全国24座城市30位青青智造家的沉浸式、场景化讲述,探寻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创新实践,用AI技术打造的“3D未来之眼”带网友穿越到美好未来。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