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家门口就业助增收 一站式创业促致富
就业乃民生之基、财富之源。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对此,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今年以来,江苏更加重视就业在促进居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创业作为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持续优化服务和政策扶持,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常州的一家月子中心里,年初入职的贾玉兰正和同事们一起帮宝宝喂奶、拍嗝,手法轻柔熟练。这样一位专业的“月嫂”,在一年前却面临着失业的苦恼,贾玉兰此前上班的工厂整体搬迁,她不愿离开家乡,只能辞职。所在的藻江社区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学一门“手艺”,并为她对接了培训课程。很快,贾玉兰通过培训考取了育婴员证和母婴护理师证。
贾玉兰告诉记者,培训就在家门口,特别方便,培训费也享受政府补贴。现在自己一个月有四千多元的收入,以后还会慢慢涨,自己非常满意也非常有信心干好。
“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帮助了很多像贾玉兰这样的劳动者稳定就业。在常州藻江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就业政策,为了让更多人掌握一技之能,社区还通过减免房租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把技能培训学校开在了居民家门口。正在上课的育婴师班、收纳师班、保健按摩班、营养膳食班等等,教授的都是当下很受市场欢迎的实用技能。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藻江社区党总支书记谢孟介绍,“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主要是突出“四早”特点:情况早知道,需求早服务,技能早培训,人员早上岗,真正打通居民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促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同时,江苏也鼓励创业提升经营性收入。有着“花木之乡”美誉的沭阳,今年在全县范围整合资源、每个乡镇街道提升创建了至少一个返乡创业园。刚刚入选全省首批就业富民乡村振兴基地的颜集镇,花木从业人员达3.2万人、花木年销售约25亿元,这儿的返乡创业园里一派热闹景象,开放的花木基地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直播卖货。
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村民吴艳艳告诉记者,直播卖货能方便带孩子,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一个月也能收入五六千元,觉得这样挺好的。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园区不仅为“创客”们提供优惠的生产经营、办公研发场地,还有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对接等等系列服务。
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司程圩村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司创告诉记者,过完年是花木销售的旺季,急需要囤一批货,从银行办理了15万元的无利息贷款,这个贷款帮了很大忙。预计今年营业额在80万元左右。
今年以来,江苏积极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1-2月全省减收失业和工伤保险费28亿元,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和各类创业补贴24.4亿元;加大就业服务供给,落实年内建设3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省政府民生实事,通过端口前置、重心下沉的服务帮助劳动者稳定就业。多措并举之下,今年1-2月,江苏城镇新增就业达20.04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