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奔涌”, 流动“大数据”呈现活力中国
近段时间,国内物流、人流、资金流活跃度加速提升,港口码头生机勃勃,跨境电商货运提速出海;旅游出行需求井喷,热门目的地车票一票难求……多项大数据传递出中国经济蓬勃生机,也孕育着无限活力。
南来北往,物畅其流,生产流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作为输送生产生活物资的“先头部队”,物流业连接千城百业,也无疑更能敏锐地体察出宏观经济的“脉搏跳动”。中国物流业的“加速奔跑”,也反映着国内生产和消费恢复增长的势头强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400亿件,比2019年达到400亿件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展望未来,随着一系列促消费、畅流通政策的实施,物流业在促生产、畅循环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量质提升。
川流不息,人享其行,旅游消费烟火升腾活力四射。“五一”期间,国内商圈、酒店、民宿、餐饮客流爆棚,“人间烟火气”重燃,无论是在大街小巷日益升腾的烟火气中,还是在更加热闹的旅游景点和城市商圈里,都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气旺起来了”。放眼全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腾讯位置服务大数据5月5日发布《2023五一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5A景区整体热度相比去年五一同比提升超160%,博物馆迎来“激情打卡”、休闲街区再现“人从众”。涌动的人潮,火爆的景区,映射着中国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生机和活力。
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后劲十足。相比可见的货流和人流,资金流“看不见”的账上,同样热流涌动。伴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回升,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逐步上升,资金“活水”也加快进入实体经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代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据中国人民银行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国内经济活跃度的持续增强,催生着经济主体尤其是实体经济内生融资需求的增加。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上行的态势印证着市场预期的持续稳定,也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着国内经济运行持续向上向好势头。
港口码头一派繁忙、旅客出行热情高涨、银行业务络绎不绝,物流、人流、资金流“三流奔涌”下形成的共同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也将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活力。(沈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