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聚焦“她”需求,实现“家门口”劳动增收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演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当下,农村留守妇女群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她们或囿于照顾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分工,或受困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无奈选择留守农村。她们的生活状况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弦,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近日,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无疑为解决这一群体面临的困境带来了新的曙光。
彰显“她”风尚:解锁留守妇女生活新姿态。妇女群体既是文明家风的倡导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岳母刺字”,成就《满江红》流传千古,到“陈母问勇”,让舍生卫国的英雄气节绵延不息,再到“肢体残疾孝不缺”的杨莲花十八载如一日悉心照料高龄婆婆……无数妇女以揉肩担重担,用默默坚守和奉献为家风文明注入着温暖与力量。如今,中国性别平等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虽早已让妇女脱离了狭隘的“一隅之地”,但仍有不少留守妇女未能充分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杜绝歧视和家庭暴力行为的出现。这无疑将助力留守妇女挣脱束缚,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保障“她”权益:撑起留守妇女法律保护伞。一直以来,农村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出台并提出诸多关爱服务措施;《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也明确要求,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此次《方案》不仅特别提出,要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还强调要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摸底排查,针对低收入妇女、重病妇女等困难群体建立详细信息台账,并录入全国信息系统,以便实施精准帮扶。
成就“她”梦想:点亮留守妇女逐梦新征程。从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发刊赋词:“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问鼎苍穹的王亚平、扎根乡村的顾水萍……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累累硕果。《方案》提出,要大力开发适合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新兴产业培训、特色手工艺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其参训机会和就业创业能力。可以预见,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直播带货”等创新模式,众多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等项目将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劳动增收。
《方案》的出台,如同一场“及时雨”,精准直击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突出问题。相信在各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将得到切实保障,劳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出别样光彩。(吴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