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强磁场” 构建人才“大格局”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靠人才驱动。今年3月,苏州优世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叶刚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来到太仓,在我市举办的第四届“创赢太仓”全球创业大赛先进载运装备专场大赛上崭露头角。团队带来的水面智能无人船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斩获比赛一等奖,叶刚也在这里邂逅了自己的“伯乐”,从此与太仓结缘。
20余万人才汇聚太仓
参加完比赛后,叶刚决定将其项目落户太仓,在太仓高新区科技创业园觅得一席之地。“开始,是这里的环境和政策吸引了我,但后来我发现这里的办事效率更让我觉得选择没错。” 叶刚告诉记者,今年3月公司正式在太仓注册,后期办公地点的落实、公司运作的手续以及各类人才政策的申报,太仓政府做到了事无巨细、量身定制。“从有意向落户太仓到公司正式起步,前后大约1个半月的时间,我亲身经历了什么是‘太仓速度’。”叶刚感慨。
苏州优世达的高效落户并非个案,越来越多高精尖人才因为区位、环境、政策、服务选择留在太仓。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才“战略资源”放在引领发展的“战略方位”,突出区域特色,注重校准靶向,不断催生第一动力。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2.13万,高层次人才数达2.2万,拥有科教文卫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65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7人、省“双创人才”87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35人。围绕产才融合、融入上海、对德合作做足人才文章,今年我市人才工作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我市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人,同比增长150%,其中数字经济专项8人,居苏州四县市第1位;新增省“双创人才”13人,同比增长225%,居苏州各板块第3位,其中创业类人才居苏州各板块第1位;领军人才企业康乃德成功IPO。
以“最优生态”集聚“天下之才”
人才青睐太仓的背后,是太仓致力于打造人才“最优生态”,让人才创新创业创富的激情充分涌流。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娄东英才”工程,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条”、“1+4”创新政策体系、“2+N”产业和民生人才新政,持续擦亮“精英周”“创赢太仓”“校园日”等招才引智品牌,汇聚天下之才。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密度”。我市坚持把服务“11155”产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主攻方向,在全国率先出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持续打造综合最优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在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新入选省“双创人才”中,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人才占比达53.8%。
锚定融入上海“人才方位”。积极承接上海大飞机、创新药、智能车等产业溢出,布局建设上海交大零号湾孵化基地等人才飞地,着力打造“研发孵化在上海、产业转化在太仓”的发展态势。对沪上转移来太的领军人才企业,项目资助额度再上浮50%,今年全市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中,上海转移来太项目占比达68%。
擦亮对德合作“人才特色”。紧贴德企人才职业发展需求,我市实施比照认定、联合评审、中英对照、探索互认等4项首创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德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融合。大力推进高端人才奖励政策落地见效,支持德企人才在太留驻,今年兑现奖励资金1431万元,36家德企的56位纯德国籍人才享受政策红利,占比达65%,数量居苏州各板块第1位。
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市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注重提质、提速、提效能,全面扛起育才之责、增强引才之智、提升兴才之效,锚定“两个高于”不松劲,不断推动双招双引、产才融合,持续巩固综合最优的人才政策体系,以更宽视野提升人才工作“大格局”,奋力拼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太仓速度”。(记者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