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统领“三农”,重塑发展新优势

来源:王傲鹏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4-20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5年首季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夏粮长势喜人,春播稳步推进,农产品供给充裕,全国农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在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规划》是统领“三农”的战略纲领,对重塑发展新优势有着重要作用。

守牢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 “命根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规划》明确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严守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这一举措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更是对现实挑战的回应。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治理等工程,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2个百分点,玉米单产提高10%;在黄淮海平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小麦亩产突破500公斤。这些实践表明,唯有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才能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的物质基础。

突破科技瓶颈,激活粮食生产 “强引擎”。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是因为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融合,筑牢大国粮仓根基。江苏省通过建设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生物育种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南粳46”等优质稻种,带动农民亩均增收超300元。与此同时,北斗导航无人插秧机、智慧灌溉系统等数字化装备的普及,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践行大农业观,拓展粮食供给 “新维度”。 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粮食需求,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发展木本粮油;发展优质节水高产饲草生产;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建设现代种养设施,发展农业工厂等新形态;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壮大食用菌产业,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从田间到野地,从山林到湖海,“大食物”正在托起舌尖上的“小幸福”。

仓廪实,天下安。《规划》的出台,既是宣言书,更是动员令。唯有把住粮食生产的主动权,坚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就一定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王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