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堂“大思政课”,引航学子茁壮成长

来源:时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09-27

秋意渐浓,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开学。这个开学季,时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各高校纷纷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在这个新生大学生涯的首堂“大思政课”上,老师们用深情寄语和谆谆教诲,引导广大学子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办好“大思政课”意义十分重大。青年学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开放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办好思政课,不仅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直接关联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课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进入关键时期,只有上好学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才能让年轻一代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打开“大格局”、激发“大能量”。

办好“大思政课”关键还看教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大思政课”不是传统概念的一堂课,思政课教师也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更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以“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为题,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科研经历,激励中国矿业大学2022级新生树立远大志向,厚植家国情怀。新时代,需要更多像钱七虎院士这样可信、可敬、可靠的“大先生”,以充满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的“大思政课”打动学生,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激昂的报国之志,引导学生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书写精彩人生。

办好“大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要让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不打折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需要在确保思政课“姓马”、“姓社”、“姓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可运用“情景思政课”“开门思政课”等上课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在愿意听和喜欢听的情状下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作为自觉追求。近日,东南大学用一场“沉浸式”的10公里行军拉练,为初入大学的4000名新生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以“浓缩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引导新生重温奋斗历史,传承接续大志。未来,需要更多像东南大学这样,将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作为最生动、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教科书运用和展现在“大思政课”上。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在首堂“大思政课”上,

通过说理透彻、情景体验的形式多样的思政学习,唱响红色主旋律,奏出爱国最强音,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踏入大学阶段的一次深动教育,从而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投身新征程实践,在茁壮成长中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