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快转 调优结构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经济工作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12-16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经济工作?12月15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稳增快转。
新常态下,经济向调优结构方面发展。会议提出,要认真对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重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欧美等区域为重点,引进一批旗舰型、科技型、税源型、总部型的优质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转型将成为太仓市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有力举措。会议要求,明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功能定位,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逐步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持续深化服务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服务业占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型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太仓市将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群体三年培育计划,力争高企数量突破200家;启动实施“研发机构扩面提质”计划,促进专利量质齐升;调整优化人才政策,加快培育引进更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运作水平,增强吸引力、承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优化科技金融等配套服务。
“以港强市”和“接轨上海”是太仓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会议明确,以港强市方面,将充分放大一类口岸、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三大国家级载体作用,带动临江产业高端化发展、物流贸易规模化发展、港口新城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3个500亿新兴产业基地,大宗物资交易交割、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物流3个1000亿级的物流贸易基地,全面提升港城支撑产业、服务港口和改善民生的配套功能。接轨上海方面,将加快推进以港区、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沿江产业带,以新区、科教新城为核心的临沪产业带建设;配合做好沪通铁路太仓段建设等工作,完善环境治理合作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技术、人才、金融等方面的对接水平,进一步放大沪太同城效应。
明年对外开放有哪些新动向?会议提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投资兴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组织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行试点,加快落地实施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的金融创新、贸易投资等先行经验。
各级载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能级。港区要运作好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新区要宽领域、高层次推进对德合作,科教新城要实现重大项目突破。旅游度假区要加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要坚持招商选资和完善配套两手抓,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记者 戴周华)
新常态下,经济向调优结构方面发展。会议提出,要认真对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重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欧美等区域为重点,引进一批旗舰型、科技型、税源型、总部型的优质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转型将成为太仓市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有力举措。会议要求,明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功能定位,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逐步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持续深化服务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服务业占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型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太仓市将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群体三年培育计划,力争高企数量突破200家;启动实施“研发机构扩面提质”计划,促进专利量质齐升;调整优化人才政策,加快培育引进更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运作水平,增强吸引力、承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优化科技金融等配套服务。
“以港强市”和“接轨上海”是太仓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会议明确,以港强市方面,将充分放大一类口岸、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三大国家级载体作用,带动临江产业高端化发展、物流贸易规模化发展、港口新城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3个500亿新兴产业基地,大宗物资交易交割、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物流3个1000亿级的物流贸易基地,全面提升港城支撑产业、服务港口和改善民生的配套功能。接轨上海方面,将加快推进以港区、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沿江产业带,以新区、科教新城为核心的临沪产业带建设;配合做好沪通铁路太仓段建设等工作,完善环境治理合作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技术、人才、金融等方面的对接水平,进一步放大沪太同城效应。
明年对外开放有哪些新动向?会议提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投资兴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组织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行试点,加快落地实施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的金融创新、贸易投资等先行经验。
各级载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能级。港区要运作好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新区要宽领域、高层次推进对德合作,科教新城要实现重大项目突破。旅游度假区要加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要坚持招商选资和完善配套两手抓,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记者 戴周华)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