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植入“海绵城市”理念 建成区绿量快速提升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8-16

城西片区绿意盎然。 记者 计海新 摄
记者从市创建省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创建办)获悉,随着各处城市公园、绿道、游园的陆续建成,全市绿量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达40.54%,绿化覆盖率达43.44%,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1.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09平方米,这些主要指标全部达到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创建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指标达标的同时,我市生态园林建设中还呈现出多个特色,包括总体绿量大、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早、注重节约型绿化建设等。
我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绿量大,主要体现在公园绿地和绿道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先后新建或提档扩建了天镜湖公园、城北河湿地公园及净水公园等一批公园,以及50多个小游园,目前建成区各类公园达到21个,其中20个对公众免费开放。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引入“绿道”概念,此举不仅让绿地景观可供观赏、游玩,还能够使得通行顺畅,减轻交通压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加城市绿量,目前已完成的建成区绿道总长度达40多公里,成为绿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初期,我市植入“提高城市地面透水性能”理念,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部分新建项目,在长达4公里的城北河湿地公园,通过科学合理地营造地形、保留和串联原有浜池,形成了具备良好雨水蓄滞功能的湿地系统,提升了公园雨洪调控能力;通过部分实施生态护岸改造,软化驳岸景观界面,提升了雨水可渗透性。在此后建设的净水公园中,把附近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经湿地净化后排入河道,既节约绿化用水,又实现水体自净功能。建设透水慢行步道系统,使雨水自然下渗以补充地下水。在菽园提档建设中,补种大量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栖息空间。
我市积极倡导节约型绿化建设,一方面为了充分实现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在规划设计和审批时要求树木的科学搭配,如倡导乔木、灌木和草皮的有机配合,减少草坪种植量;控制使用大规格苗木,降低绿地的养护成本;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节约利用土地原则,在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在城北河湿地公园建设、菽园提档以及娄江路湿地景观建设等项目中,都合理利用开挖水面后的土方,营造地形,大大节省土方开支。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提倡应用乡土植物,如水杉、垂柳、重阳木、栾树、月季等,既充分彰显本地特色,也节约绿化建设和养护成本。(记者 张立)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