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全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全国样板 乡村振兴奏响“奋进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7-24

  农业发展更强、农村环境更美、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5年来,我市紧扣“构建高水平现代田园城市”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农业更强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全国

  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田间栽插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盛夏时节,走进浮桥镇茜泾村,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田园美景。

  “这片高标准农田是我镇刚刚建成的,涉及茜泾、方桥等村,总面积1900多亩,已全部种植了水稻。”浮桥镇农技站相关负责人说,与前些年不同,该镇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传统的渠道灌溉改为管道灌溉,农田供水就像自来水一样,从管道中来。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浮桥镇近年来已建成了约3.38万亩。

  这只是我市全面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让产业更强的缩影。5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现代田园城”战略定位,城市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基本实现农业“双10”园区规划全覆盖。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1.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我市荣获国家、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拥有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1个、苏州市级8个,累计入园农业企业141家。独溇小海、电站生态园、七十二家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陆续建成。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游客人数突破385万人,收入近4亿元。获评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个。璜泾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

  现代农业精彩纷呈。我市打造粮食、蔬菜、肉羊、花卉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4个。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3454.9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完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建设1.2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成高标准菜地3.38万亩。特色农产品“太仓白蒜”“新毛芋艿”成功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村更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全国样板

  百亩籽莲进入盛花期,荷花竞相开放,无边的荷叶泛动着翠绿的波浪;村内外河道水清岸绿;村民宅前屋后干净整洁、瓜果飘香……这是7月的双凤勤力村侯巷组呈现的美景。近年来,我市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开展,全面绘就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路一风景”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蓝图。据统计,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投入16亿全面完成13个管理区整治提升任务。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建成康居特色村6个和三星级康居乡村280个。

  2019年12月,太仓在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9年评估中获评第一等次;2020年3月,获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0年8月,在全省76个县级市(区)中率先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销号。 2021年,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2020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情况通报》,我市在考核中位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我市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被通报表扬。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全国样板。

  农民更富

  ■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

  让农村集体经济更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5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始终将“富民”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加快发展合作农场,深挖农业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巩固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力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766元。2020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攀升到37521元。

  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富民强村工作,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11.9亿元,其中可支配收入7.89亿元;全市92个村(涉农社区)中,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的有26个;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平均为858万元。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的有40个;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909万元。农村集体总资产从2015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9亿元。(记者  李华  实习生  孙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