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的中欧班列,传递经济发展“春之声”
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4186列、运送4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28%。其中,3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488列、运送1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1%和52%,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35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驰骋的中欧班列,传递着经济发展“春之声”。
奔驰不息的背后,彰显的是蓬勃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活力。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重要引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红火的数据背后,透露着经济恢复向好的有力信号。例如,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中欧班列的新增长点。随着新业务的拓展,新线路的开拓,承运货物日趋丰富,运送货物已扩大到汽车、木材、家具、机械设备等品类,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不断上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欧班列有效打通了“内循环”堵点,赋能“外循环”,激活了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跑出丝路“新速度”,让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更加闪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断上升,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经济复苏,需要铺设更多合作的桥梁。而中欧班列就是张响当当的“交友名片”,让沿线国家尽快团结起来的同时,踏上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快车道”。海外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制造加速走出国门,中欧班列凭借路网优势,将欧亚大陆紧密相连,实现了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民心相通。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品牌工程,中欧班列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打通越来越多的国际通道,搭起沿线国家合作的新桥梁,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中欧班列,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打造互联互通“金纽带”,解锁蓬勃发展“金钥匙”,未来还有更多可能。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凭借安全、高效、低价的优势,中欧班列需要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上下足功夫。不断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提档升级,畅通世界经济“大动脉”,让一条条“商贸路”成为互利共赢发展“经济带”,为世界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坚强力量。
汽笛声声,奋进春天里。中欧班列飞驰在“一带一路”的画卷中,勾勒出了合作共赢发展美好蓝图。新丝路、新舞台、新希望,一段开放包容的故事愈加生动,一段共创未来的佳话越加响亮。(高言)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