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一江水 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
万里长江,浩荡东流。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进一步夯实共抓大保护工作基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保护修复母亲河,非一时之功。从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赋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历史使命,数年来,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黑臭脏乱”变成如今的“水清景美”,原来的“散乱污”企业变成了“高精尖”,之前“久未谋面”的鱼类如今“频频亮相”……现今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更是明确到2025年年底,要实现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从“量变”引发“质变”,将“坚决”引向“深入”,山水万程,步履不停,长江大保护,永远在路上。
下好一盘棋、共护一江水。从上游的巴山蜀水到下游的江南水乡,长江经济带足足覆盖11个省市,保护修复母亲河,离不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在上游,云、贵、川三省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中游,湘、鄂、赣三省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和生态修复;在下游,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9个重大项目建设。守“江”有责、守“江”尽责,对长江沿线各省、市来说,保护修复母亲河,既要做好分内的事,又要兼顾全局,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谋划长远,共唱“发展曲”,共下“保护棋”,同心协力,共同担当,看好每一条河,护好每一道坝,共同把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江的治理,事关一个区域长远发展的根基、事关当地群众的民生福祉,因此,保护修复长江,治的是“江”,又不能止于“江”。还应将目光聚焦于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小河流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让越来越多河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先秦的屈原将长江刻在竹简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宋代的苏轼将长江写在文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明代的杨慎将长江吟唱在词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川流不息,恰如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对我们来说,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意义,不仅仅在生态上,在经济上,更在于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的子孙面对长江,能够感受到这股波澜壮阔的美丽,是我辈的责任,正如前文所说,保护母亲河,非一时之功,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坚持与“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