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二 攀高逐新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近日,省科技厅发布了《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全省57家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73.170的总得分位列全省省级高新区第二。
近年来,高新区紧扣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将创建国家高新区作为首要抓手,厚植“临沪、对德”双重优势,加速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生态营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创新创业的核心极。2022年在苏州8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太仓高新区排名第2;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于2022年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聚焦“高”和“新”两篇文章,近年来,太仓高新区高水平推动创新能力强化,持续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当前,太仓高新区聚集了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科院硅酸盐所等一批大院大所,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119个。累计拥有国家级人才29名、省市各级创新领军人才超300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78家,进入省市独角兽培育和瞪羚企业库企业20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同时,高新产业迅速发展,集中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太仓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火炬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加速,引聚世界500强企业15家。
围绕建设中德开放创新特色示范园区,太仓高新区形成了从产业到科教、文体、公益等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德合作格局,成为全国德资企业集聚度最高、中德创新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区内拥有中德两国政府部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全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对德合作被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集聚德企近500家,95%以上规上德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德资企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参与度全面提高。
在产城人融合方面,太仓高新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构建形成“两轴两心五片区”的城市总体格局。加速建设娄江新城,规划形成“5+5”轨道交通,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同时,娄江新城更是以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两所大学为支撑,积极优化公共服务,布局产业发展,以产业、服务引人,为吸引人才提供了落脚岗,为集聚人才创造有品质生活,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以本次入选为契机,太仓高新区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跟国内最强比、向国际一流学,聚精会神谋发展,不断争先进位,沿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之路昂首前行。(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