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精准扶贫托起乡村致富梦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3-28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有何解决对策?”薛冬燕是市住建局选派到香塘村挂职的“第一书记”,她挂职前从未接触过农活,但一到村里,就全身心扑在了农村经济发展事业上。入农户,走田埂,与种植户交朋友,她跟着村委干部兜遍了全村13个组,叹服于香塘村民风淳朴和自然环境优美的同时,她也深深认识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作为“第一书记”,想办法帮助村民脱贫是薛冬燕心中的头等大事。驻村以来,她和村“两委”干部反复研究对策,寻求增收之道。在征得村干部的支持后,在市住建局资金帮扶的基础上,通过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模式,与经济强村半泾村顺利达成了合约,进行项目开发入股,从而带动香塘村的经济发展,薛冬燕的这一扶贫对策很好地破解了香塘村集体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
记者获悉,薛冬燕是去年4月太仓市选派到基层担任村“第一书记”的4位机关干部之一,他们也是太仓市第二批派驻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和薛冬燕一样,“第一书记”驻村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难题。他们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尽其能全力帮村民脱贫。
面对新塘村的经济情况,蔡锭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优势,争取到上级有关部门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利用他的财政专业能力,在康居乡村建设、村级道路修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上实现了资金有效配置,在盘活村级存量资源、开拓村级三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重点推进贫困户帮扶工作。经常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通过召开座谈会,制订扶贫方针,落实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方案。
“到浮桥镇马北村工作后,我针对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难题,积极为马北村向市国土局争取用地指标,并用争取到的土地指标参与港区土地入股分红,帮助马北村2016年村级经济稳定性收入突破300万元大关,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第一书记”黄惠平介绍说。
既要促进发展,也要服务群众。“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人社局的。”自从顾晨盛到村里挂职,很多上门办事的老百姓都会顺带问一些与社、医保相关的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浮桥到太仓距离较远,有时一些可以代办的手续,他会替村民到人社局代办,这些都让老百姓觉得非常贴心。顾晨盛还通过与人社部门积极沟通和协调,组织开展了“政策下乡”活动,向老百姓宣传各项政策,答疑解惑,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让大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和帮助。他还多方筹集资金,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修缮,为村里添置了一些新的办公设备,并联系专人在会议室添置投影设备,组建了临时的党员活动室,方便村党员干部开展活动。
“为真正让‘第一书记’发挥作用,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党性原则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意识强、服务观念强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工作成绩来看,“第一书记”确实是在基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市委组织部还将选派换届后新提拔进镇(区)领导班子的部分领导干部赴村担任“第一书记”,让他们深入到基层,为农村发展、村民致富献上一份力,也为他们更好地了解基层情况、更有效地推动工作提供锻炼平台。(记者 杨拴明)
作为“第一书记”,想办法帮助村民脱贫是薛冬燕心中的头等大事。驻村以来,她和村“两委”干部反复研究对策,寻求增收之道。在征得村干部的支持后,在市住建局资金帮扶的基础上,通过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模式,与经济强村半泾村顺利达成了合约,进行项目开发入股,从而带动香塘村的经济发展,薛冬燕的这一扶贫对策很好地破解了香塘村集体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
记者获悉,薛冬燕是去年4月太仓市选派到基层担任村“第一书记”的4位机关干部之一,他们也是太仓市第二批派驻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和薛冬燕一样,“第一书记”驻村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难题。他们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尽其能全力帮村民脱贫。
面对新塘村的经济情况,蔡锭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优势,争取到上级有关部门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利用他的财政专业能力,在康居乡村建设、村级道路修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上实现了资金有效配置,在盘活村级存量资源、开拓村级三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重点推进贫困户帮扶工作。经常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通过召开座谈会,制订扶贫方针,落实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方案。
“到浮桥镇马北村工作后,我针对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难题,积极为马北村向市国土局争取用地指标,并用争取到的土地指标参与港区土地入股分红,帮助马北村2016年村级经济稳定性收入突破300万元大关,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第一书记”黄惠平介绍说。
既要促进发展,也要服务群众。“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人社局的。”自从顾晨盛到村里挂职,很多上门办事的老百姓都会顺带问一些与社、医保相关的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浮桥到太仓距离较远,有时一些可以代办的手续,他会替村民到人社局代办,这些都让老百姓觉得非常贴心。顾晨盛还通过与人社部门积极沟通和协调,组织开展了“政策下乡”活动,向老百姓宣传各项政策,答疑解惑,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让大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和帮助。他还多方筹集资金,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修缮,为村里添置了一些新的办公设备,并联系专人在会议室添置投影设备,组建了临时的党员活动室,方便村党员干部开展活动。
“为真正让‘第一书记’发挥作用,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党性原则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意识强、服务观念强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工作成绩来看,“第一书记”确实是在基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市委组织部还将选派换届后新提拔进镇(区)领导班子的部分领导干部赴村担任“第一书记”,让他们深入到基层,为农村发展、村民致富献上一份力,也为他们更好地了解基层情况、更有效地推动工作提供锻炼平台。(记者 杨拴明)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