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 尽现水乡魅力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4-10


市民参观水利工程。  
  4月7日下午,市水利局和本报联合举办市民看水利活动,近百名市民走进浏河水闸、浏河水源地、万丰村人工生态湿地等现场,感受这两年生态水利建设的变化和成果。
  “想不到水源地这边这么壮观,这么漂亮!”在协鑫电厂工作的刘宝红女士是此次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之一,她觉得,现在的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工程,更是水利风景。
  总库容为1742万方的浏河水源地湖面宽阔、碧波荡漾,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天,不仅保障了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更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长江口旅游度假区依托浏河水源地和长江防洪工程,通过地形改造、景观桥梁建设、水景小品设置,建设了占地面积30公顷的江滩湿地公园,成为度假区居民休闲的好地方。
  气势恢宏的水库、碧波荡漾的人工湖、风光秀丽的河道……近年来,我市把人水和谐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把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文化、水利风景区、风景点结合起来,打造水利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水利景观群。
  在万丰村人工生态湿地,市民根本认不出这是一个水利工程,还以为这只是一个生态公园。当讲解员解释了该生态湿地的工作流程,说这个工程每天处理150立方米生活污水的时候,参观的市民才恍然大悟。“这个生态湿地还能为村民提供健身的场所,给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改善当地的小气候。”市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了生态、民生、经济等“多赢”的效果。
  何为生态治水?我市水系规划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有自然弯曲的河岸线;有湖泊、有湿地;有天然砂石、水草;有常年流动的水,水质达到水功能区保护的标准;有乡愁、有野趣;有划定岸线、推行河道管养制度等管理措施,让太仓涌动水的灵气,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像核心区面积达7965亩的凤凰湖水利风景区,不但大大缓解了双凤西部圩区的防洪压力,还深入挖掘了现代渔业和休闲观光两大产业、两种资源,建成集防汛抗旱、生态养殖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同样,建设于1959年的浏河水闸,不仅有防洪功能,更有引桥、柳堤、亭台、水榭、曲廊等,终年绿树掩映,景色宜人,成为人们休闲的理想去处。
  像这样既是水利工程、又是水利景观的地方越来越多,比如城北河湿地公园、庆丰万亩水稻基地、天镜湖等。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生态理念,从金仓湖、盐铁塘等重点河湖水系开始,逐步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完善了全市河湖生态健康体系。同时,我市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河道的自然保护和改造,对非航运防洪需要的河道,采用自然护坡、生态护坡形式和生态型河岸交替带。
  此外,水利部门还加强河道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建成了城北河湿地公园等多处生态湿地修复项目,金仓湖、凤凰湖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称号,天镜湖、斓贝湖、雁月湖也在积极规划建设中,届时将形成五湖拥城的局面,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记者 周琦/文 姚建平/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