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话丰收】 稻谷香螃蟹肥 科技赋能农业丰产增收
金秋送爽,鱼米满仓。眼下,正是农业生产夺取丰收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让不少农户尝到了科技助力的甜头。
今年,我省首次大面积推广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一技术能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在镇江丹徒的世业镇、在徐州新沂的双沟镇,当地田间的玉米和大豆错落有致,长势喜人。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今年,不少首次尝试复合种植的农民每亩预计能增收200元。
镇江市农谷科技园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刘雪基说:“我们玉米原本产量大概每亩在800到1000斤,我们通过带状复种可以达到每亩1200斤到1500斤,可以多收一季大豆。”
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三友村种粮大户李明玉说:“复合种植要好于纯种植,产量肯定高。豆是纯赚的,现在已经做好收割的准备。”
好技术不仅可以增产,而且还能抗灾。在淮安涟水陈师街道田头,这两天,种粮大户乔林中和村民们正通过手机智慧农业APP系统,查看稻田里的土壤湿度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老乔告诉记者,自从实施数字化农业基地改造后,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时时监测田间墒情、苗情、病虫情及受灾情况,让田间管理变得既精准又轻松。
淮安市涟水县常盈桥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林中说:“我们根据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施肥打药,节省人力物力,每亩地成本可以下降100元左右,收入可以增加200多元。”
同样感受到科技力量的还有兴化市新垛镇蟹农沈益才。老沈今年养殖了120亩大闸蟹,但是受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今年螃蟹的成熟期较以往晚了不少。多亏了当地有关部门免费为蟹塘升级打造的智能增氧、水产自动监测等一整套数字电气化智慧养殖系统,今年老沈的蟹塘受高温天气影响不大,亩产和品质还有了小幅提升。
泰州兴化市新垛镇新东村螃蟹养殖户沈益才说:“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塘口的养殖情况,从温度、PH值、溶氧,让我们更精准地来进行养殖,给我们节约了人力成本,达到了增产、稳产,保证质量效果,每亩田我们可以增产50斤到100斤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科技正成为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增长重要的驱动力。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