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太仓组织工作综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3-09-11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等各方面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全面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严抓党内各项制度落实。

  用活用好本地资源,常态化加强党性教育。持续深化“海棠花红”先锋阵地“三强三优三规范”建设,整合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党员党性教育“心源馆”等阵地和“百年红飘带”教学路线,创设“海棠光影”教育品牌,系列举措被共产党员网等媒体推介。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在历次党内集中教育中,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坚持“学、做、改”相贯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促进,坚持严字当头和务求实效相统一,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关键在干部如何带、如何领、如何去实施。太仓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能力建设的“一号工程”,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为重点,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强能力之本,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进入新时代,全市举办市管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学习班次7期,累计培训5500余人次;举办领导干部菜单式讲座84期,累计培训超46000人次;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21期,累计培训2337人次。出台专业化干部教育培训“369”计划,围绕学习领悟新思想,量身定制国资金融、城乡治理、生态文明等小班化、专业化培训,累计培训干部950人次,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系列扎实举措深入人心,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信仰之基更加牢固、奋进之力更加充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选贤任能

  激发干事创业劲头

  “我们要满怀深情地去拼、壮志凌云地去闯,努力为太仓这座城市创造出更大的荣光。”每一次掷地有声的号角,都是太仓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抓发展的鲜明姿态。

  当前,太仓正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期,一座娄江新城拔地而起、两所一流高校建成投用,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铁路网络加速构建,为我们拼出“太仓速度”、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全力以赴在发展速度上争先进位、在贡献份额上追赶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当好排头兵,需要锻造一支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太仓全面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切实履行党管干部责任,加强干部培养选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切实让更多“尖兵、猛虎、黑马”脱颖而出。

蓄好“源头活水”,积极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出台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意见,实施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设置事业编制“周转池”,实施年轻干部“分类建库”,推动年轻干部“蓄水池”持续扩容更新。围绕娄江新城建设、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凭实绩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在实践实战中及时发现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干事创业少不了“摸着石头过河”。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1+N”系列文件、贯彻落实“四敢”意见若干举措,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同时,坚持把公务员工作放到干部工作全局中谋划,扎实规范开展公务员管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质效。

  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重要要求,坚持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积极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加大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工作力度,对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纠正。加强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岗位就是战位,有为才能有位,重任由我来扛。迈入新时代,全市干部队伍持续强本领、提效能、优服务,真正聚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为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蓄势赋能,形成大抓发展、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

  固本强基

  彰显先锋引领作用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太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基层党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持续夯实重抓基层“战斗堡垒”,深化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制定农村、社区、机关、国企、“两新”5大领域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建立重大任务党员干部下派机制,大力推动“行动支部”建设,集中开展“攻坚先锋”专项行动,激励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深入实施“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广泛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活动,常态化关怀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赋能发展,领航护航。太仓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助力基层治理、以党建引领助跑经济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实施“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建立“抓镇促村”工作责任机制,市镇村三级联动实施乡村振兴书记项目,全力推动农村党建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开展“村居有需要、党员来报到”活动,选派海棠先锋进网格、送服务,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聚焦“3+3”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成立6个集群党委,建强“集群党委—企业党组织—生产链党小组”组织体系。持续开展“海棠花红、暖商护商”党建惠企服务先锋行动,不断加强产业链党建工作,系统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

  打铁还需自身硬。太仓聚焦锻造善作善成的“先锋队伍”,持续深化村干部专业化、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全省首创定制村干培育工程,构建“选、育、管、评、激”全流程职业体系。从严从实抓好党员管理,实施发展党员“思源工程”,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推动党员队伍量质“双提升”。实施“新时代新典型”培育计划,让先进典型脱颖而出,涌现出褚锋、孙陈等一批新时代新典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4万余名党员在乡村振兴、改革攻坚、项目建设等大战大考中冲在前打头阵,全力为太仓发展挑担子、扛任务,党旗高高飘扬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前沿,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悦远来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创新的突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太仓以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保障和产才融合,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吸引一流的人才集聚,不断打造综合最优人才生态,持续擦亮“人到太仓就有房”“才聚太仓更幸福”城市新名片。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太仓持续健全“党管人才”体系,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深入实施“娄东英才”工程,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0条”“产业创新集群专项人才政策”“助才10条”等政策文件,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发展沃土。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太仓立足“3+3”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实施“人才强链”计划,实施“对沪引才”专项行动,立足对德合作优势建设全国首个AHK学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等院校集聚人才,把招才引智平台搭得更大、力量聚得更多,打造人才招引的立体矩阵、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以“金牌服务”赢得人才“金口碑”,太仓持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打响“太i才”人才服务品牌。“优享计划”的服务延伸到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人才“拨投贷”联动体系伴随初创企业成长壮大的每一步。市人才服务中心专业化、便利化的“一站式”服务贯通人才创业就业的每一个环节,共同构筑起人才向往奔流之地。

  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一系列贴心服务直抵人心,让“人才仓”拔节生长。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2012年底的10.32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23.24万人,高层次人才从2012年底的0.61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2.66万人,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征程万里风劲,大江潮涌可期。站在新起点,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担当职责使命,坚持不懈凝心铸魂领航向、选贤任能建队伍、夯基固本强引领、聚才引智筑支撑,努力推动全市组织工作更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伟大事业的发展胜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