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喜迎新“丰”景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这是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后,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
我国长期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政策方针,而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政策的扶持,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土地改革到农业补贴,从农业保险到市场调控,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应该看到,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粮食安全,也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下了田地,增收就添底气。今天,仅需一部手机,便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即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我们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推动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约束,提高生产可能性边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的突破,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科技力量的体现。今天,农业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良品种的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等,都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农机,从培育种子到生态种植,农业现代化,让粮食生产更加高效、精准,也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科技手段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风险,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粮食突破1.4万亿斤大关背后,离不开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譬如,江苏进一步提高改造提升项目补助标准,省以上财政投资89.9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改造提升211万亩。如今,“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打开了丰产“密码”,为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2024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5.07亿亩,比上年增加797.4万亩,增长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35亿亩,比上年增加86.8万亩,增长0.2%,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实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我们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动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等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粮食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我们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定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