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江苏46个村落上榜。至此,江苏共有7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传统村落古风淳厚、遗韵悠然,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历史记忆,也寄托着浓浓的乡愁。目前,我国已有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每一座传统村落都记录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比如宜兴市胥锦村,村名源于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伍子胥带兵攻打越国屯兵于此;苏州吴江开弦弓村,因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一书而蜚声海内外。这些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既是村民生活的家园,也是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传统村落作为特定空间,具有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重价值,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被重新发现、激活,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近年来,江苏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和特色田园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联动推进,建成了一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农居。既把历史文化遗存保下来,也让乡村特色产业火起来。在江苏评出的502个省级传统村落里,近三分之一创建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形成了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集中连片发展的良好态势,处处显示出乡村的激情与活力。
传统村落是国家的财富,必须拿出较大的财政资金和技术力量给予支持。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仍面临村庄“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江苏启动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安排一定的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并按照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县域内省级以上传统村落数量等因素进行分档奖补,进一步活化、利用好传统建筑,结合村民实际需求提出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工作措施和技术路线等,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各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打造了丰富多彩、精妙绝伦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生产生活的智慧、文化艺术的结晶,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魅力,保留老街肌理,并将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景区村庄建设有效结合,打好组合拳,培育新亮点,实现从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的华丽转身,才能走出传统村落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