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线上线下”搭台助力就业困难群体找出路
新华社贵阳11月2日电(记者李凡)21岁的贵州省息烽县西山镇金星村村民付梦飞近日顺利地在贵阳市的一家月子中心找到工作。“每天早8点到晚7点,我负责帮刚出生的宝宝换尿不湿、洗澡以及提供喂食服务,一天工资150元左右。”她说。
付梦飞受益于息烽县开展的招聘“直播带岗”活动。这一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引进多家企业推介上千个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等群体实现稳岗就业。
付梦飞2019年毕业于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参加培训取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但受疫情影响没找到工作。她说:“此次直播招聘提供了多个岗位,投递简历方式很简单,找到工作我安心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举办贵州2022年就业援助百日攻坚行动之“直播带岗”活动,本次活动前期征集到121家优质用工企业,提供11465个招聘就业岗位。(受访者供图)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今年8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网络直播招聘等重要载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促进劳动者特别是长期失业者、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同时,贵州省人社厅等多部门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集群”优势,通过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精准搭建特殊就业群体供需对接平台、减免租金助企惠企等方式,帮助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助推大龄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稳岗就业。
在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贵阳行军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接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工作。该公司负责人祝凯介绍,在产业园的支持和推动下,公司已在易地搬迁点、村寨开设了7个小型帮扶车间,帮助700余名大龄劳动力、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就业增收。
10月21日,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街道南溪苑社区易地搬迁群众在手工车间实现就业。 新华社记者李凡 摄
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龙云村,村民王兴红刚参加了行军蚁公司在村里开设的藤编手工车间的培训会,学习手工编织果篮。王兴红今年47岁,10年前因不慎摔倒导致双腿残疾。由于行走不便,他只能在家养鸡种菜,勉强维持生活。“我编一个果篮能获25元的加工费,技术熟练后,一个月预计能挣2000元左右。”他说。
据贵州省就业局局长肖震介绍,今年8月份以来,贵州省人社部门已组织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230余场,认定就业援助对象93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达14.6万个。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