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点点星光耀神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从复兴号纵横驰骋到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从“神舟”问天、“北斗”组网到“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到重器“中国天眼”、硬核“华龙一号”......新时代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创新作为必修课,坐住坐稳“冷板凳”,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齐心协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国科技实现从“跟跑者”“同行者”向“领跑者”转变,为巍巍巨轮破浪前行提供着不竭动力。
善把“冷板凳”坐“热乎”,才能淬炼出更多中国精度、高度、深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需要沉淀心性、磨砺韧性,在“深藏功名”中书写奉献。“大漠将军”林俊德坚守戈壁52年,一辈子隐姓埋名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学生亲切称为“坦先生”的刘永坦,一辈子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将科技强军、为国铸盾作为毕生追求的钱七虎,50多年来翻越了一座座科技高峰,铸就了固若金汤的“盾牌”。事实证明,潜心专研、辛勤耕耘,勇于精益求精、勇攀科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越多,“卡脖子”问题越早迎刃而解、关键核心技术越早掌握在自己手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越早实现。
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一代人,一辈子,一件事,一面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下足“一辈子功夫”让“功夫菜”生香,也需要各领域工作者将“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干好。将毕生心血注入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以一辈子的守望扎根土地,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以海岛为家的王继才一家,用行动践行“一生守一岛”的铿锵誓言,成为0.013平方公里永不熄灭的“灯塔”;被称为“希望之船”“健康之船”的“和平方舟”号,千余名医护人员白天诊疗、晚上加班,航行24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为多国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传递中国关爱;还有一代代塞罕坝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辛勤劳动践行“志在林海”初心,把荒漠变成绿洲、变成林海,书写着绿色传奇。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却以成就卓著而辉映共和国的星空。
这样的身影还有很多,他们的岗位不同、经历各异,但有一种精神特质贯穿其中,这便是以不变的坚守、恒定的努力,勇往直前,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共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正是这些点滴力量,如浩渺星空的点点星光,闪耀在新时代的苍穹之上,汇聚成澎湃中国的时代洪流。
回望过去,一代代人一辈子办成的每一件事,让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每一个“小我”,千千万万个“小我”汇聚成“大我”,定能放射出耀眼光彩,让中华大地呈现现代化建设“满天繁星”的可喜景象。
作者:杨朔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