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上好“大思政课”,沿着“新长征路”前行
攀峰越岭祭先烈,沐雨栉风怀赤心。每逢清明时节,宁夏固原市的一群师生天不亮就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徒步往返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在固原市第二中学与固原市弘文中学的老师引领下,这堂已经持续30年的“大思政课”,让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用额头的汗水和脚底的水泡表达着对革命先烈最诚挚的敬意。
着力创新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活”起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渥,和平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然而,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而言,未曾经历战火硝烟的洗礼,很难与革命先烈产生情感共鸣。“百里壮行”是对课程体系的创新,广大师生面对风雪交加的天气和泥泞难行的山路时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咬牙坚持,这不仅是对意志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而且也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集体力量的强大。正如弘文中学党支部书记任皓所说:“让他们经历这样一个极限过程,不用讲道理,他们自己就能感受到。”艰难曲折的旅程如良师,崎岖难行的山路是教材,让“大思政课”跳出书本的局限,镌刻进学生的心灵。
大力推进爱国教育,让铸魂育人“实”起来。30年来,数万名师生接力传承“百里壮行任山河”,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持续推广的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同心县第八中学800多名高一新生徒步46公里重走长征路,盐池县6所中学6000余名师生徒步36公里领略长城文化,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300多名师生徒步前往数公里外的烈士纪念碑祭奠先烈并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到达烈士陵园后,学生们擦拭墓碑、聆听历史、瞻仰纪念碑、参观展览馆,在亲身体验中经历思想的蜕变。数十公里的红色之旅不仅让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被激发,诞生出《红色之旅》《少年壮志不言愁》《百里壮行记》等优秀红色作文,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各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
赓续传承红色基因,让立德树人“强”起来。正如中学历史教材中所说,“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清朝都城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革命烈士披荆斩棘才终于让原本破碎的国家得以重整山河,让如今的我们能够逐渐接近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这是喻培伦、方声洞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清军的枪炮下死难时的理想,是李大钊、陈延年等革命烈士慷慨就义时殷殷期盼的理想,是陈祥榕、陈红军等卫国战士用青春和生命矢志捍卫国家尊严时的理想,同时也是华罗庚、邓稼先等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归祖国怀抱时的理想,是一代一代中国人从1840年起就没有停止过的理想。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广大师生在缅怀英烈、悼念忠魂的同时,致敬那些在逆境中改变国家命运的英雄,未来也必将接过父辈的旗帜,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新的红色奇迹。
尽管岁月流转,校长更迭,但“徒步任山河”的传统从未中断,“行走的思政课”一直在继续。这段“新长征路”不仅是青春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更将成为人生旅途中的精神支柱,并最终化作激励前行的不竭动力。(吴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