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在太调研强调: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更大发展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1-15

罗志军在中德(太仓)合作成果展示中心调研太仓市对德合作情况。 记者 计海新 摄
 
  1月14日下午,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来太调研。他强调,太仓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要求,深入推进太仓港建设与城乡一体发展,积极谋求转型发展,总结推广“政社互动”经验,将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在新形势下实现更大发展。
  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市领导陆卫其、王国其、周文彬、朱万里等参加调研。
  罗志军一直十分关心太仓港的建设和发展。此次来太调研,他首先来到太仓港集装箱三期码头,认真听取港口发展情况汇报。太仓港目前已经建成码头泊位78个,开通集装箱航线168条,基本建成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和远洋中转基地。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5.7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分别增长40.1%、32.4%。罗志军指出,太仓港战略地位重要,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两大港口之一,今后要加大和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力度,积极嫁接自贸区经验,同时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他强调,习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其中“经济强”是第一块台阶,太仓港要在打好“经济强”这一“战役”中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走进城厢镇东林合作农场,沟渠纵横、格田成方、树木成行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一包包整理好的秸秆即将循环处理。罗志军视察农场时详细了解了生产经营情况。东林合作农场以“大承包、小包干”为基本经营方式,通过“成本核算、绩效挂钩”考核调动分场长和员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罗志军对农场规范有效的运作机制表示认可,特别对东林合作农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在维护生态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表示肯定。
  中德合作是太仓市的一张名片,中德(太仓)合作成果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太仓市开展对德合作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绩。罗志军一行在展示中心听取了太仓市对德合作主要历程、德资企业产业整体布局、对德文化交流、未来发展思路等情况介绍,并在德企产品展示区察看了部分样品。他称赞德国企业产品具有鲜明的“专、精、特、新”特色,并指出德国工业的发展史,对于正在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要更多地向德国企业学习。罗志军强调,新区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还承担着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现代城市的理念抓好城市管建工作,做优生活和投资环境,推动太仓向更高层面发展。
  罗志军一行还来到中区社区,了解“政社互动”情况。自2010年开始,中区社区每年与城厢镇签订《基层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社区根据协议书的规定,扎实推进“四民主二公开”,依法开展社区的社会治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有了扎实保障。通过“政社互动”,政府和社区的权限得到了明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得到扎实开展。罗志军指出,在新形势下,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厘清各自职责,积极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个重要体现。苏州要不断规范、完善“政社互动”做法,在更广的层面上推广,太仓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好。
  近年来,太仓市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构建起政府主导、司法行政统筹,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服务重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市、镇、村、户四级法律服务资源有效配给为目标,由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法律服务资源统筹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罗志军听取太仓市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后指出,太仓对方方面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释放很大一部分社会能量支持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很好。法治江苏建设的培育,还需从基层“细胞”做起,希望太仓按照四中全会要求,结合法治江苏建设“实施意见”,切实把法治建设工作落实到基层。(记者  戴周华 计海新)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