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完成 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近日修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同时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28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此次修订举行发布会。
“修订过程中,我们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社会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在发布会上说。
据知,此次大典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分类体系进行修订。近年来,中国陆续颁布74个新职业,这次修订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经过调整之后,与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1639个。
二是对相关的职业信息描述做了一些修订。对两个大类职业的名称和定义做了调整,对30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名称、定义做了一些调整,对700个职业的信息描述做了调整,力求反映出科技进步和职业外围要求,和技术环节的变化描述更准确。
三是对数字职业进行标注。延续2015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反映出在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当中带来的变化。
数字职业是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
吴礼舵说,这次标注数字职业是大典修订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创新。它将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素养和技能。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到2021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9.8%。通过标注数字职业,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些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这个行业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加大数字经济政策创新力度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于1999年首次颁布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于2015年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工作于2021年4月启动。(完)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