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乱污”久整不绝“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调查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8-14
记者调查发现,“小散乱污”企业地域特征明显,藏身之处多在城郊乡村。本报热线今年接到不少“小散乱污”环保、安全类投诉,而这些企业大都栖身于村集体厂房、以前粮管所和供销社等单位在区镇遗留的空房空地,以及个人拥有的厂房中。
市“263”办有关负责人总结说,“小散乱污”企业因为“小”,躲避检查很“灵活”;因为“散”,无法集中整治;因为“乱”和“污”,周边居民怨声载道。记者在双凤镇庆丰村老村委会看到,村行政区域合并后,老村委会留下了大 量的物业用房,这些物业用房不但老旧,而且存在大量违章搭建,很多“小散乱污”企业就寄居在这里,有小开毛厂、有木材加工厂、有小抛光厂等,周边堆放着各种材料,产生的废水、废气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一位小企业主坦言:“这儿属于没人管的老旧厂房,租金价格便宜不说,而且比较隐蔽,如果需要拓展,再搭点厂房出来也行。”地处偏僻、少有人管,是“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的难点之一。
规模小、转移快也是整治的一大难点。双凤镇分管环保和安监的副镇长杨政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小散乱污”企业冒出来那么快。杨政说的就是双凤庆丰老村委会旧厂房出租给“小散乱污”企业的事:“之前整治抛光作坊的时候就把其中一家取缔了,可是没过多久,又一家冒出来了,说是南郊那边搬过来的。这不,还要再次进行清理整顿。”但杨政担心的是,现在整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现一家。在整治过程中,环保执法人员坦言,很多“小散乱污”企业一查就停,一走就干,“要想彻底治理,真有一定难度”。
事实上,“小散乱污”企业大多具有生产设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规模小、转移快的特点,导致其在时空上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广泛性,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给执法人员排查、监管和整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导致“小散乱污”企业“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市一位从事多年环境监察的执法人员对此也深有感触,由于“小散乱污”企业生产成本低,随意性强,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你今天把它取缔了,明天再换个地方生产,真是‘野火烧不尽’。”
“‘小散乱污’企业难取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执法监管中存在一定的盲区。”环保执法人员还告诉记者,对于有相关证照的“小散乱污”企业,一般只能要求其整改;对于无证照的企业,只能要求其关停,违法的成本不高是“小散乱污”企业久整不绝的又一个原因。
如何破解各方利益纠葛,也是整治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采访中,不少村书记表示,的确有不少私人所有的厂房村里也管控不了。浮桥的俞先生就是“受益者”。“那时候村里的纺织厂效益不行,我就把它承包下来,把厂房也买了下来。”俞先生经营了几年,却发现自己经营不如出租,后来就把厂房分块出租给一些小企业,有注塑厂、木材加工厂等。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旧厂房出租,一些“房东”一年可以获得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租金,随着近两年租金的上涨,出租所获得的收益远比做实业轻松和容易。
全市小厂房大幅上扬的租金,进一步加剧了各方对获利的期待,同时给整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村(社区)厂房如果掌握在集体手中,还能顺利推进整治,而一些厂房在个人所有的情况下,推进整治工作则变得十分困难。(记者 周琦 徐盛兵)
市“263”办有关负责人总结说,“小散乱污”企业因为“小”,躲避检查很“灵活”;因为“散”,无法集中整治;因为“乱”和“污”,周边居民怨声载道。记者在双凤镇庆丰村老村委会看到,村行政区域合并后,老村委会留下了大 量的物业用房,这些物业用房不但老旧,而且存在大量违章搭建,很多“小散乱污”企业就寄居在这里,有小开毛厂、有木材加工厂、有小抛光厂等,周边堆放着各种材料,产生的废水、废气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一位小企业主坦言:“这儿属于没人管的老旧厂房,租金价格便宜不说,而且比较隐蔽,如果需要拓展,再搭点厂房出来也行。”地处偏僻、少有人管,是“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的难点之一。
规模小、转移快也是整治的一大难点。双凤镇分管环保和安监的副镇长杨政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小散乱污”企业冒出来那么快。杨政说的就是双凤庆丰老村委会旧厂房出租给“小散乱污”企业的事:“之前整治抛光作坊的时候就把其中一家取缔了,可是没过多久,又一家冒出来了,说是南郊那边搬过来的。这不,还要再次进行清理整顿。”但杨政担心的是,现在整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现一家。在整治过程中,环保执法人员坦言,很多“小散乱污”企业一查就停,一走就干,“要想彻底治理,真有一定难度”。
事实上,“小散乱污”企业大多具有生产设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规模小、转移快的特点,导致其在时空上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广泛性,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给执法人员排查、监管和整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导致“小散乱污”企业“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市一位从事多年环境监察的执法人员对此也深有感触,由于“小散乱污”企业生产成本低,随意性强,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你今天把它取缔了,明天再换个地方生产,真是‘野火烧不尽’。”
“‘小散乱污’企业难取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执法监管中存在一定的盲区。”环保执法人员还告诉记者,对于有相关证照的“小散乱污”企业,一般只能要求其整改;对于无证照的企业,只能要求其关停,违法的成本不高是“小散乱污”企业久整不绝的又一个原因。
如何破解各方利益纠葛,也是整治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采访中,不少村书记表示,的确有不少私人所有的厂房村里也管控不了。浮桥的俞先生就是“受益者”。“那时候村里的纺织厂效益不行,我就把它承包下来,把厂房也买了下来。”俞先生经营了几年,却发现自己经营不如出租,后来就把厂房分块出租给一些小企业,有注塑厂、木材加工厂等。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旧厂房出租,一些“房东”一年可以获得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租金,随着近两年租金的上涨,出租所获得的收益远比做实业轻松和容易。
全市小厂房大幅上扬的租金,进一步加剧了各方对获利的期待,同时给整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村(社区)厂房如果掌握在集体手中,还能顺利推进整治,而一些厂房在个人所有的情况下,推进整治工作则变得十分困难。(记者 周琦 徐盛兵)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