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稻生长“把脉问诊”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08-04

  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改变,但是查苗情之类的精细活,依旧要靠人工。酷暑之下,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定期对田间水稻“把脉问诊”,为丰收保驾护航。

  “现在不能打扰我!”这位在田间埋头干活的小伙子是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员陈豪。“刚刚在数水稻的茎蘖数,怕一干扰忘了数据。”不同于其他人帽子加防晒服的“全副武装”,陈豪轻装上阵。“我头太大,买不到合适的帽子,低头查苗时,帽子容易掉,干脆就不戴了。我本来就不白,再黑一点也不怕。”陈豪解释道。

  “脚拔不出来,地太烂了。”受降雨影响,稻田内非常泥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郑婷的高筒雨鞋陷到了泥里,需要同事帮忙才能摆脱“泥沼”。“脚拔不出来是常事,7月初的时候,还在田里晕倒过。当时天气热,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差不多中午11点都在田里,所以中暑了。”郑婷说,有了前车之鉴,现在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争取早开始早结束。此外,车上还备有藿香正气水,以防万一。

  据了解,为避开高温酷暑,农技员一般在早上7时开始工作,对负责点位上的苗情进行统计和分析。“查苗非常重要,主要查水稻的茎蘖数、株高、叶龄等,以此来了解水稻的生长进程,给予农民科学指导。”郑婷告诉记者,水稻要想产量高,三分靠种,七分靠管,“从6月20日开始查苗,5天一期。8月份开始压力减轻,10天一期。基本上风雨无阻。”

  目前,全市共有40个查苗点,包括市镇两级共10余位农技员为水稻生长“把脉”。看着绿油油的稻田,田里既有清晨的露水,也有农民和农技员的汗水,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记者  顾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