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兴粮稳产 江苏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60亿斤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江苏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60亿斤,连续11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丰收来之不易。今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历经多重考验:年初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秋粮生产遭遇高温晴热、强台风等多轮灾害性天气。梳理今年全省粮食数据,夏粮增产明显,其中小麦总产增加近5亿斤。全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离不开全省上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从去年开始,我省聚焦稻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深入开展单产提升行动,加快优良食味水稻、耐密高产玉米、精确定量栽培等优新品种技术应用推广;同步加大集中育秧、机插作业服务和规模种植补助力度,引导带动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均衡增产。
在宿迁市宿城区,当地为50万亩耕地配套建设了5个智能监测场,通过布设在田间的传感器全天候监测田间气象、土壤墒情、苗情、病虫害等情况。经过汇总分析,农技人员对不同田块稻麦长势开展针对性指导,实现了节本增效。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种粮大户袁章龙 告诉记者,“传统施肥方法,一把头施下去,今年种植采取他们建议,缺什么补什么。上半年产量达到1000多斤,比往年增产5%以上,而且成本要降低十几块钱一亩地,对明年的丰收更有信心了。”宿迁市宿城区植保植检站站长于海艳表示,“省去了清点、统计计算等繁琐工作,极大缩短测报周期,显著提升了我们精准监测水平和能力,为我们更加精准科学地‘把脉开方’、指导农户精准施策田间管理打好基础。”
科技赋能稳产增产的同时,我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粮食生产。这两年,一批以粮油深加工为主的重大项目投产运营,提高了粮农生产的积极性。在常州溧阳,当地新建投用的一座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中心,通过订单合作,带动了周边1300多个种植大户优化品种,增收致富。江苏天目家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志彬表示,“普通水稻收购价在一块四毛左右,我们现在优质水稻的最高收购价一块七毛六,从而吸引更多种粮大户和我们企业签订订单合作协议。”常州溧阳市种粮大户邓荣清表示,“长期合作,销路不成问题了,价格也有保证,所以我准备明年加大种植面积来保证我的收入。”
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我省每年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均超1000个,其中涉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项目约占22%。在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下,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213万亩,连续5年增长,夯实了稳产的基础。粮稳天下安,粮食再获丰收,意味着江苏牢牢端稳8500万人的饭碗,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