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宪崇法丨宪法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涉及300多项改革事项,每一项改革事项的组织实施,都离不开宪法的保驾护航。以“宪法宣传周”活动为平台和契机,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必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普及法治观念为改革凝心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项都是“难啃的骨头”,都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特别是遇到一些棘手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时,理应首先坚持法治原则,依法改革,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宪法宣传周”活动开展期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行政法学习讲座视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系列短视频、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指引;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等,就是要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人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
用好法治力量为改革架桥铺路。改革不能违反宪法,宪法则要服务于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管改什么、怎么改,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不可逾越。与此同时,宪法始终与改革相伴相随,互促共进。纵观历史,宪法历经多次修改,都为改革提供了法律保证。如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要决策。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宪法作了9处修改,特别是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宪法为改革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强化法治保障为改革撑腰护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相并列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全会进一步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关于加强立法领域改革的精神,全会提出立法改革必须要从贯彻“依宪立法”原则入手,把宪法规定、原则和精神贯彻到立法中,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科学立法”的制度目标。以宪法为统率全面深化法治各环节改革,才能做到方向不偏、标准不减、力度不减。
宪法至上,改革有底。精心组织开展好“宪法宣传周”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只要有了宪法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能行稳致远!(林西/文)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