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融入上海的示范标杆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及市两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步入“十四五”,太仓要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率先实现与上海的同城化,争当融入上海的示范标杆。
如何书写融入上海这篇大文章?我们应当立足实际,在规划对接、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民生共享等方面深入研究、积极践行,多做探索性、开创性工作,最大限度承接上海发展的溢出效应。
紧盯上海动向,做好规划对接。我们要主动研究、“吃透”上海的“十四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2050发展战略,在目标导向、功能构成、空间布局、平台载体等方面加强对接,深度融入环沪区域发展规划。建立、深化与上海规划、建设、交通、教育、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会商制度,完善沟通合作机制,力争做到既能第一时间掌握上海的发展动向,也能推动上海在发展布局中更多地考虑太仓。
强化交通互联,拉近时空距离。一体化、同城化最靠前的特征之一,应该是两地通行非常便捷。沪苏通铁路一期开通运营,上海嘉闵线北延至太仓段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正式通车……2020年,沪太两地交通互联取得重要成果。从今年开始,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快马加鞭,全力推动上海嘉闵线北延至太仓段与上海段同步开工,实施沪武高速拓宽工程;推进东仓新路对接嘉定北和公路等项目,提升沪太毗邻公交运营质效;扎实推进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高铁、沪苏通铁路二期建设。
深化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融入上海,产业相融是根本。我们要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聚焦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承接更多优质项目转移,打造上海科创产业重要功能区。提升科创领域配套服务能力,深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加大与上海科教资源嫁接融合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开发互动,在科技成果转化贯通、重大科技平台共享等方面强化合作,努力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同时,对接大虹桥商务区,大力招引会展会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民生共享共建,治理跨界联动。融入上海,民生领域进展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要围绕教育、医疗、文化、康养等,加强与上海知名医院、知名教育集团等合作,积极引入上海优质、高端功能性公共服务资源。推出更多“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等便民惠民举措,实现“无边界”沪太同城化生活。建立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让沪太居民共享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