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太“好邻居”变身“田管家”
“你们尽管放心吧,已经按照你们的要求,把120亩地全部翻耕好了!”看着新耕好的地,城厢镇新农村党委书记何晓东拨通了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党总支书记陈学锋的电话。
新农村和葛隆村相邻,近年来,两个村在党建、村庄环境建设、河道治理共建等各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打破行政壁垒解决了不少问题,成了“好邻居”。
一个月前,正是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陈学锋联系上了何晓东,请新农村为葛隆村一块紧邻新农村的农场土地进行田间管理。原来,这块120亩的农田在204国道西侧,靠近省界,与新农村交界。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沪苏两地协商以沪宜公路为防控边界设置防护措施,导致农场被划入太仓防控区域内。眼看着轮作中的田地需要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了,农场却不能组织人员进行作业,农场主向葛隆村委会反映了情况,陈学锋特地向新农村求助。新农村问清了管理要求后,马上安排了粮食合作社的10名社员为这块地打了除草剂,代为进行田间管理。
近日,陈学锋再次拨通何晓东电话,这一次是请求新农村帮助翻耕这片土地,为即将展开的夏种做好准备。
记者看到,这120亩地的西面是新农村,东面就是安装了围挡的204国道和上海葛隆检查站。何晓东告诉记者,这块地像根楔子嵌入了新农村,因此也被围进了新农村的防控范围内。在翻耕前,这里种植的是休耕育肥的蚕豆,接到对方又一次求助后,村里组织了4台旋耕机,用了2天时间将蚕豆全部翻耕入地成了绿肥,预计在月底可以上水灌溉,进行水稻种植。
何晓东介绍说,现在他已经和陈学锋、农场主商量好了,如果上水灌溉时防控政策有所调整,农场可以组织人员、机械来作业,就由他们自己作业。如果还是不能前来,就仍由新农村当“田管家”,来上一场“云灌溉”,和新农村第一批灌溉的土地一起进行作业。由于这片地的灌溉控制室在葛隆村,将由新农村工作人员按照田间情况,通过微信、电话指挥对方操作设备。
“总之不能误了农时!”何晓东表示,除了灌溉,新农村还为播种时继续当好“田管家”作好了充分准备,如果防控政策不允许,村里可先垫上种子、化肥,第一时间把地种上。“保证按照他们的标准进行播种”。
听到新农村已经把这块土地进行了翻耕,并且准备好了下一阶段的灌溉甚至播种后,连日来愁眉不展的农场主彻底放了心,“再也不担心因为错过播种时间造成损失了”。(记者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