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释放“乘数效应”,全力冲刺“拼经济”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荆门至荆州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掘进突破3000米,三亚凤凰国际机场T3航站楼屋盖钢结构完成首次提升……近期,全国多地按下“加速键”,不断推进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直接、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大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在稳投资、促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推动更多重大工程建成使用,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带动发展建设“软联通”,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乘数效应”,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重大工程体量大、见效快,能有效吸纳投资、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助力经济企稳回升。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全面通水十年,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1.85亿人。而后续工程的推进,如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更将进一步提升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通过吸纳大量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交通重大工程如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不仅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还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为经济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重大工程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黄茅海跨海通道为例,该工程不仅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如台风、船舶防撞、海盐腐蚀等,还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建设任务。它的通车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更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优化交通布局,促进了产业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样,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同时,也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重大工程凝结中国智慧,创造发展机遇和空间,撑起大国发展的脊梁。从南水北调工程的智能掘进、超前地质预报等关键技术攻关,到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这些工程无不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卓越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它们不仅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生动体现,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合作机遇。
建好重大工程,就是撑起大国发展的脊梁。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空间广阔,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聚力让更多重大工程的加速推进和落地实施,必将勃发一条条强劲的动脉,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