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凝心聚力助推发展——2020年市政协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市政协常委会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体政协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为全市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开创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彰显政协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协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向全体委员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界、广大政协委员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
坚守一线战疫情。政协委员中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捐款捐物,生产防疫物资的委员企业开足马力,政协机关干部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用实际行动参与救治病人、社区防控、捐款捐物、供应保障、复工复产等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先后组织的两轮捐款捐物中,政协委员、委员企业和政协机关干部共计捐款捐物约860万元。
全力助推复工复产。第一时间走访委员企业60多家,收集汇总企业遇到的问题46条、意见建议32条,及时整理上报,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开通社情民意“绿色通道”,一批反映及时、科学理性、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得到重视采纳。
主动建言卫生事业。针对疫情防控中太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暴露的短板弱项,市政协开展主席会议专题视察,围绕推进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应急物资保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强化党建品牌引领,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来,市政协以新理论强化思想根基。通过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委员,深化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任务、新要求的把握,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以新制度深化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重要工作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及时反映、重要议题及时沟通等制度,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凝聚共识”行动方案》等4份文件,构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1+4”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政协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以新载体实化组织保障。探索政协系统党的组织建设,以政协各委室为牵引,在联系的镇、区(街道)政协工委和界别小组的中共党员委员中,分别成立7个功能型行动支部——“同心行”党支部。健全完善党内外挂钩联系制度,实现了政协党的组织对中共党员委员、政协党的工作对全体政协委员的两个全覆盖。
聚焦中心建言咨政,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先天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智力优势、站位优势。如何更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专出特色、专出水平、专出成效,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县级政协处在协商民主的第一线、社会治理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推进协商民主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来,市政协聚焦中心大局,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选准重点课题,推动与政府协商机制化。年初制定协商计划并上报市委专题审定,明确协商内容、协商时间和出席领导,将“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文化太仓”建设,以政协常委会议的形式与市政府开展专题协商。聚焦科创载体培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主题,以主席会议的形式与市政府进行专题协商。协商成果分别以《建议案》和《社情民意专报》等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采纳。
同时,市政协依托调研视察,实现与部门协商常态化。办好“政协大家谈”活动,促进政协协商品牌化。探索政协智库建设,确保协商建言专业化。
践行履职为民宗旨,民主监督取得实效
过去一年来,市政协按照省政协统一部署,对长江沿岸生态大保护开展联动民主监督,助力沿江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与苏州市政协开展安全生产联动民主监督,形成苏州、太仓、镇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立体化监督体系,助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围绕垃圾分类全覆盖、异地就医结算、市区停车设施、供水安全保障等主题,以主席会议的形式听取部门通报并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积极推动全市重大工作落实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并立案提案166件,《关于促进我市护理人员市场培育的建议》等12件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健全重点提案督办制度,召开各类提案督办会议10余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关于打造老城厢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议》《关于建设“太仓科创源”共享实验室平台的建议》等提案进行领衔督办。创新开展提案质量评价“3·3工作法”,使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所有提案均已办理答复,委员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主动增进团结联谊,广泛凝聚各界共识
广泛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过去一年来,市政协持续完善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举办中秋茶话会、归国留学人员座谈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座谈会等活动,充分听取意见、沟通思想、增进共识。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代表,经常性参加调研视察、专题协商、“政协大家谈”等活动,进一步畅通意见诉求表达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载体,以各界别“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和挂钩的“同心行”党支部为依托,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按界别组开展履职活动,在学习交流、界别协商中凝聚共识、建言资政。全年共计开展各类界别活动50余次。紧紧围绕“五治”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融合式政协党建凝聚“五治”共识,以参与式民主监督助力“五治”落地,以嵌入式政协协商共解“五治”难题,以菜单式提案和社情民意献策“五治”创新,帮助基层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反映诉求、化解矛盾,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基层协商有效开展
一年来,市政协指导各镇、区(街道)发文明确基层政协工委的组成人员,健全组织架构,2个开发区和8个镇(街道)基层政协工委建设实现全覆盖,政协工委主任、副主任全部配齐。各镇、区(街道)、村(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成效的实施意见》《市政协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指导小组人员名单》等文件。制定一个操作办法、两个工作要求、三项协商制度,编辑出版《议事指导手册》《议事活动专辑》《议事典型案例》等参考资料,推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向纵深发展。
过去一年里,各镇、区(街道)政协工委累计开展协商活动近200次。在“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中,开展协商活动50余次,组织参加的政协委员近千人次,形成典型案例44个,提出意见建议164条,采纳率近90%。
提高履职能力水平,政协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市政协不断加强委员培训教育和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政协的平台优势,为委员参加各类活动、撰写优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提供广阔舞台。印发《委员履职积分考核办法》,健全和完善委员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常委表率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忠诚服务”机关工作理念,充分激发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不断推进专委会与界别、镇区(街道)政协工委之间的协调联动。
同时,市政协对外宣传力度更“大”。探索高频次、系列化、立体式宣传,在《中国政协》杂志、《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平台宣传50多次,在《江苏政协》杂志、“江苏政协”微信公众号等省级平台宣传近20次,在《苏州日报》、“苏州政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150多次。举办《海运太仓》新书首发式,《“老底子”》丛书(第二辑)编辑出版,放大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社情民意信息更“准”。深入界别和群众,全力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报送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专报》6期、《社情民意信息》7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使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转化,向苏州市政协上报社情民意信息160多篇。(记者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