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上海 “沪太同城”开启新天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7-14

  校园内景观小品吊装、塑胶跑道最后划线、宿舍楼保洁……这两天,建设中的西工大太仓校区正全力冲刺今年7月15日竣工验收。

  不仅仅是西工大太仓校区,随着临沪国际社区邻里中心、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闵嘉太线、均瑶世外国际融合教育项目、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娄江新城的建设已进入提速换挡的快车道。这座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未来之城,正朝着打造“沪太同城”最佳典范的目标提速奋进。“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日渐清晰,沪太同城的辨识度愈发增强。

  一座新城嵌入上海

  五年前,太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谋篇布局“融入上海”,现如今,5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的娄江新城规划蓝图已经绘就,科教创新区、高铁商务区、智能制造区、临沪国际社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这座未来之城将成为太仓融入上海的“桥头堡”。

  “沪太边界线上,娄江新城几乎紧挨着嘉定新城。这是太仓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沪太同城标杆。”娄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乘康介绍,作为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前沿阵地,娄江新城的发展建设始终坚持“沪太同城”理念,对标上海“五大新城”,着力从产业、城建、服务等领域协同上海、联动上海、配套上海。重点打造3大核心商圈,形成5条特色商业街,满足并提升全市商业消费能级,力争形成辐射吸引上海北部地区客群集聚地;依托“5+1”轨道交通体系,有序推进轨道换乘枢纽、站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会议会展与文体艺术区等功能节点建设,主动承接大虹桥商务区功能外溢,全力构建上海北翼国际开放枢纽,融入上海城市整体布局,成为上海五大新城的“姐妹城”。

  未来,我市将把娄江新城的最佳区位优势,转化为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打造成为沪太同城化的综合性价比最高地,力争成为一个全新的结构件嵌入上海。

  与上海形成“八个同圈”

  由于沪太两地断头路的打通、沪苏通铁路的开通,苏州晗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晓明从上海的家到太仓的公司只要半个多小时。“从工作生活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上海和太仓,也没有太多区别了,就像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事实上,“沪太同城”正是近年来太仓区域发展的最重要主题。根据相关规划,太仓在产业、人才、交通、医疗、教育等8个方面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交流,目前已实现“三同城一共享”,即交通同城、通讯同城、医疗同城、资源共享。在交通、物流等方面无缝对接,率先规划好、设置好自己的功能和角色,承接好上海的“溢出”效应。

  “太仓正紧抓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机遇,积极作为、抢占先机。”市发改委主任李烨解释,太仓将围绕党建、规划、交通、产业、科创、人才、民生、生态等方面,与上海形成“八个同圈”。

在产业方面,太仓以前只是引进上海的企业,现在太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把上海视作“聚宝盆”,通过主动布局沪太同城化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全面融入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高质量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不仅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物流商贸等产业上融合互补,更把航空产业作为双方产业协同分工新的加速器。

  在人才创新方面,现在的太仓已经从请“星期天工程师”发展到建设科创飞地、引入高端协同创新中心。在最近举行的2021年(第十三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上,太仓—上海张江协同创新中心、太仓—上海交通大学零号湾飞地孵化基地、太仓—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太仓科创中心等科创载体纷纷揭牌。

  在民生领域,沪太同城化正在加速:太仓公交卡、市民卡已与上海公交、地铁实现互通;医保卡参保地、就医地实现两地通用;长三角区域“跨省即办”通道开通;沪太双城联动“太仓首届娱乐节”举办……

  “太仓是一座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原所长、上海科技大学智造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杨锐说,去年年初,他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落户太仓,创办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航空航天精密的钛合金零部件。他选择太仓作为公司所在地,是因为太仓的营商环境已经和上海不相上下了。

  锚定“下一站上海”的目标方向,持续东进中的“太仓速度”,让我们看到一座力争综合性价比最高地、全方位多领域率先实现与上海同城化的娄江新城正在飞速崛起。(记者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