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强势崛起 万亿级产业链蓄势待发 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御风飞翔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4-02-05

春节将至,国产大飞机C919随着春运启程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去年,C919完成商业首航,标志着其“研发、制造、取证、投用”的全面贯通。大飞机全面转入产业化新阶段,万亿级产业链蓄势待发。太仓毗邻上海,处于承接大飞机产业溢出效应的核心圈,其航空航天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前沿创新成果频出

  以天航长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C919显示系统的研制工作为代表,太仓航空航天企业深刻感受着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年伊始,江苏点石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55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首飞成功。未来,该款发动机将为靶机、巡航导弹、无人机及民用市场等提供优质动力装置。

  同样,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也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们完成了中科院金属所的技术转移,正式进入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的量产交付阶段。”公司总经理刘荣华告诉记者,公司采用特殊工艺自主研发制造的叶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更高品质、更低成本的产品实现航空发动机减重目标。“公司当初落户太仓,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交通、人才招引、产业生态等优势。感谢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愿意和我们一起保持坐得住‘冷板凳’的心态。”刘荣华表示。

  对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而言,华钛瑞翔等公司的发展是一个缩影。目前,太仓已集聚航空零部件及精密制造、航空新材料、航空服务等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100家,去年114家企业入选苏州航空航天产业优选培育库,成功引进西人马航空芯片传感器、金江铜业航空航天通讯关键材料等优质航空航天产业项目86个,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平台来到这里,与这座城市深度融合、彼此成就。

  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二期厂房投用后,大幅度提升了我们在航空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产能,投产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亿元。”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昀表示,卓能电子与中航工业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后,产品在诸多机型上均有运用。

  太仓深耕对德合作30年,拥有德企500家,以舍弗勒、卓能电子、巨浪凯龙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基础涉足航空航天产业。同时,依托现有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优势,太仓已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港区和城厢科技产业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发挥西工大、西交利物浦等两校多院的科研优势,太仓正积极对接中国商飞、国防科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

  优上加优。太仓先后出台航空航天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布局建设超4000亩的专业产业园区,随着孵化器、专项基金、人才公寓等配套不断完善,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的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在太仓已初具雏形,“做航空、到太仓”的产业名片越擦越亮。

  招引更多龙头项目

  长路未尽,进击不止。国产大飞机作为国之重器,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带动效应强,是全国各地正在竞相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太仓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的主阵地,如何将上海大飞机产业“立足上海、延伸长三角”的“风口”变为“风向”,努力成为承接上海溢出效应的第一站?

  瞄准500亿级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目标,太仓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率先发布了《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任务”。贯彻落实太仓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航空航天产业人才专项政策、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二十条),为企业提供涵盖项目落地、投资建设、研发生产、科技创新、要素支撑等全生命周期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共有54家企业(74个项目)获得各类资金奖励累计7575万元。

  充分把握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加速腾飞的战略机遇,太仓围绕大飞机及配套产业发展、航空产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紧盯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共性难点、关键环节,积极参与要素完备、充满活力的大飞机产业生态建设。太仓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机构合作,在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领域,构建高质量高能级的配套产业集群。(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