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机赢主动 项目建设加速跑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1-10-18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支撑。今年以来,我市保持冲锋冲刺态势,未开工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全力以赴拼出项目建设“太仓速度”。

  昨日,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开工仪式暨太仓金秋经贸月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举行。今年金秋经贸月期间,我市共组织实施开工开业项目124个,总投资571.7亿元。一个个重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开业,将为产业结构优化、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项目建设拼出“太仓速度”,“振翅高飞”跑道上快人一步

  “456天,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首期建成的时间;10个月,这是博泽汽车微电机项目从签约到生产线入驻的时间;6.5天,这是苏宁环沪电商运营中心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所用的时间。当下,拼出项目建设‘速度与激情’的太仓,处处涌动着澎湃的浪潮,跃动着勃发的生机……”当天的活动中,讲述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宣传片刚一亮相,便引发与会人员关注与热议。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省重大、苏州重点项目数及年度投资领跑苏州。极限速度、极致服务成为“主基调”,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是“关键点”,上半年,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实现100%开工,平均审批时间7.5天,比去年又提速18.5%。截至三季度末,我市省、苏州、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1.82亿元、381.73亿元、569.8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为83.6%、104.0%、96.8%。特别是苏州市重点项目完成率连续5个月位列苏州各板块第一。

  此次金秋经贸月期间,全市开工开业项目共124个,总投资571.7亿元,预计可新增年产值462.5亿元,新增年税收39.5亿元。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急诊科技大楼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市一院的急诊能力、规范急救基础建设,造福太仓市民;利洁时全球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将成为利洁时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联合利华食品基地项目,将建设中国区食品类综合生产基地,达产后实现年产值20亿元;锐泽先进复合材料项目,产品主要使用在宝马7系、M系和奥迪R8等高档车型上,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一大批重点、优质项目的集中开工开业,将为我市提升城市能级、产业能级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争分夺秒的同时,我们也全力以赴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持续做大项目底盘。2022年,我市将力争重点项目的数量、体量和质量再创新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引领实施下,我市正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物贸总部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和航空两个500亿级产业,着力构建主导产业矩阵。

  ■“家门口的好医院”来了,率先“与沪同城”再进一步

  为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沪苏同城发展和健康长三角建设,今年2月25日,太仓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太仓市娄江新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太仓分院)。该项目位于娄江新城核心区域,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致力打造一座引领未来的现代化医院,努力成为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创新型、示范性现代化大型医院,为虹桥枢纽北向拓展带及周边区域人群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并辐射长三角地区。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当天活动中,瑞金医院太仓分院进行了培土奠基,并启动了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建设首桩按钮,太仓市民心心念念的全国著名医院终于“落地”。

  “太仓分院作为太仓百姓家门口的瑞金医院,承担的更多是区域民生的改善和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表示,除了惠及民生外,未来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将和大学形成紧密合作,引进更多的学科和特色性科研项目,做到产、学、研、医一体化运作,给百姓家门口的瑞金“医”靠。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沪太医疗健康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太仓与上海打通了长三角异地就医和结算通道,与上海九院、十院合作成立了跨区域医联体,沪太医疗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正不断深化。

  沪太之间“加速拥抱”的不只是医疗领域。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推动沪太两地交通、产业、科技、港口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不断放大沪太“同城效应”,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特别是随着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闵嘉太线等一批项目的加快推进,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正以太仓速度“强势崛起”,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德创新城”、上海五大新城的“姐妹城”、长三角综合性价比最高地。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扣率先“与沪同城”这一目标,我市将继续谋划更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工程,把项目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加大项目引建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同时,我市将对标一流标准、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擦亮“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E.S.T”行动,抢先构筑最强比较优势,确保项目推进“零障碍”、企业发展“最舒心”。(记者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