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点燃新引擎 再创“双千亿” ——太仓深入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3-08-15

江海之畔,千帆竞发。自去年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太仓以来,作为太仓港第一经济腹地,港区点燃新引擎,不断扩大临港产业规模,利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把物流通道变为经济廊道。不断壮大的产业“筋骨”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助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巨轮”扬帆远航。

  规模与质效 登上新台阶

  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中,“产”是关键支撑,其加速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港区立足“千亿制造、千亿物贸”的产业基础,集中力量提升临港产业规模质效,项目招引建跑出了全新的“加速度”。

  机械隆隆作响,工人忙碌不停。自开工建设以来,博马科技中国区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的进度条不断刷新。该项目由全球知名的德系汽配品牌企业博马集团投资建设,将建成博马科技中国区综合性管理总部、销售总部及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60亿元。这无疑将助力港区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加速驰骋。

  项目为王、实干为要。港区不断发力,新引进总投资80亿元的华能支撑性电源、30亿元的博马科技中国总部等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7个,引进央企骨干企业中化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目前,20个2023年度太仓市级及以上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宝得高端流量设备、范斯特新能源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

  促进产业集聚不是“大锅乱炖”,港区围绕自身产业链布局,精准出击,高效对接,不断强化现代物贸、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健康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延链,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航空航天两大先导产业建链,突出现代物贸特色产业聚链。

  一个个优质项目在此落地开花,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数字加创新 焕发新动能

  从销售接单到计划排产,再到生产执行、仓储周转,位于港区的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该公司持续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务深度融合,并在近期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称号。

  数字赋能,加速产业“智变”升级,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的实践也是港区企业一致努力的方向。目前,港区已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家(江苏宝洁),省级智能车间11个、苏州市级智能车间29个、苏州市级智能工厂2个,两化融合体系认定企业16家,省级五星级上云企业4家、四星级上云企业15家、三星级上云企业61家,苏州市级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10家,临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正加速迈上新台阶。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用实际行动为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

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趋势,扬子三井自投产之初,就致力于成为“大型绿色清洁能源船”生产基地,当前其4万立方米中型清洁能源气体船手持订单量约占全球市场五分之一。一流的品质、过硬的实力,让扬子三井获得世界各地船东的认可,当前公司手持订单已经满负荷排产至2027年,并在今年成功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度苏州市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产业不断变革,竞争加速升级,唯有锚定最新赛场,不断突破革新,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港区深谙此理,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增加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截至目前,港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均位列全市第一。

  流量转增量 进入快车道

  巨轮频靠,车船如织,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不断刷新。如何将日益增长的“港口流量”转化为地方发展的“经济增量”,是太仓也是港区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日, 随着首张木材贸易信用证的开出,问题的答案变得清晰起来。这张证意味着今后港区可自主开展木材代理进口业务,因为太仓港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木材进口集散地,也是我国木材进口规模最大的海运口岸,本地长期稳定的港航金融服务将更好助力百亿木材交易集散中心打造,促进木材贸易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让港口这一“黄金通道”切实发挥出“黄金效益”。

  自港产城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港区全力推进大港口、大物流、大物贸联动发展,聚力提升进口能力,与太仓港口管委会协同推进进口生鲜、东南亚水果、国际木材“三个百亿级”集散交易中心建设,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投入试运行。聚力打造苏州“买全球、卖全球”的最佳展示窗口,积极打造个人健康护理产品生产销售中心、知名运动品牌物流销售中心、高端进口食材加工销售中心。目前,港区已集聚斯凯奇中国物流销售中心、京东物流江苏总部、中外运华东总部、京东健康华东总部、似鸟华东物流商贸中心等总部经济企业。

  现代物贸加速集聚发展,物流通道变成经济廊道,港区规上物贸企业年营收已近1400亿元,成为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临港现代物贸基地。(记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