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尽显人才担当
疫情当前,全市各领域专家人才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挺身而出,充分发挥专业、智力、科技等优势,为更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准“才力支撑”。
打造过滤病毒“神器”
防疫关键在于阻断病毒传播。太仓市科技领军人才黄棉棉博士担纲研发的新冠病毒过滤消毒机器人已成功问世。据了解,在适用范围的密闭空间内,该款机器人接触新冠病毒约5分钟,即可达到99%以上的去除效果。该款新冠病毒过滤消毒机器人还率先获得了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权威实验室MRIGlobal的认证。
据了解,该款消毒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使用中央空调所带来的新冠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已成功应用于相关新冠核酸检测基地和多家医院,在疫情防控消杀中发挥积极作用。
研发生物实验“方舱”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背后,需要高效的检测试验室。多年前,上海交大工学博士仲华带领科研队伍来到太仓致力于楼宇新风换气机的研制、开发。当疫情来袭,仲华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了“方舱生物安全实验室”。
该方舱实验室,便于移动且空间结构更为合理,移动式检测实验室以其模块化、便捷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能够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优势,快速提高检测能力,同时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适应野外环境并起到应急作用。据仲华介绍,此次研发方舱实验室,正是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使用高效过滤器和全新风系统,方舱可实现正负压的调解,在核心实验室可以做到无菌环境,有效保障实验室内的安全。
该方舱实验室占地空间小,拓展性、组合性、可移动性极强,可满足自动核酸检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业等各个净化领域。目前,方舱实验室已经应用于部分地区的核酸检测中。
一份教案反复修改6回
特殊时期学生教育,牵动每一个家庭。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吴敏敏在疫情初期就主动请缨录制了太仓市“红色在线”空中课堂第一批次网课。4月中旬,她又接到新的指令:要录制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直播课堂。虽然网课仅短短20分钟,但吴敏敏丝毫不敢懈怠,连夜研究教材、反复推敲文本、多方请教专家,一份教案反复修改了6回。20分钟的网课前后写下了15000字的备课笔记。
作为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校长的吴敏敏心里还装着全校师生。她以爱为笔、以情为墨、以心发声,通过绘画、舞蹈、歌曲等形式宣传科学防疫小知识,在守护每一名学生的同时,致敬一线防疫工作人员。
无独有偶,码头“技术达人”、省劳动模范、苏州市最美劳动者褚锋;奋战在抗疫医疗一线的省333人才徐小慧……我市各领域专家人才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奋力传递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正能量,为疫情防控筑牢一道人才“防线”。(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