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盛世,讲好“何以中国”的精彩故事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西安启动。由中外记者、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采访团,将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共同探寻“何以中国”的历史答卷与时代脉动。
泱泱中华,万古山河。探古追昔,何以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天生自带“流量密码”。在“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中,400余件传统文物引得数万游客竞相游览;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中,上千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海外友人诠释了“和”的生动内涵;河南博物院将隋代大墓搬上网,全虚拟场景“沉浸式”体验引得数十万留学生直呼过瘾、“圈粉”点赞……中华传统文化以自身的独有魅力,在全球各地掀起一场“汉学热”,也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中华文化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神州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高度,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也让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盛大登场、熠熠生辉。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时,“引经据典”打开中外文化交融的崭新窗口,到剪纸、京剧、皮影戏、太极拳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从“数字敦煌资源库”中,3D虚拟环境敦煌壁画的世界共享,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的声光电影以“诗意”和“浪漫”出圈……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在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魅力的同时,也更加鲜活、更加立体地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赓续历史文脉,发扬创新精神,深入打造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华夏旅游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也要精选一批独具特色的“汉学符号”,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重点工程和译制项目的带动作用,全链路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企业、电商运营企业和文化产品企业,让“文化”与“产品”合璧出海,在读懂“何以中国”中“对话世界”。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我们通过“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用文化这一“通用语言”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讲好赓续历史文脉的故事,谱写出传统文化精彩无限的当代华章。(李晟 汤婷玉)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