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敢“试”勇“破”,“试验田”激活经济“新动能” ​

来源:吕桢亚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4-23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以5年为期,创新探索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三个全面提升”。从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负面清单管理,到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压力测试,中国正以更高水平开放为支点,撬动更深层次改革。

制度创新“破坚冰”,激活改革“动力源”

自贸试验区的生命力在于“试”,核心在“破”。在此前的实践中,上海自贸区首创的“单一窗口”通关模式,使船舶通关申报数据项减少近三分之二,进出港全流程缩短至2小时;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琴澳商事通”实现跨境企业登记“一地两注”,企业整体时间成本缩减60%。此次《意见》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再次提出多项突破性政策。例如,允许区内企业开展含金矿砂保税物流混配业务,探索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管理,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等。这些“刀刃向内”的改革,正加速释放制度创新的“乘数效应”。

产业升级“筑高地”,培育经济“新动能”

自贸试验区不仅是政策高地,更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与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意见》强调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去十年的探索已证明了自贸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聚焦工程机械再制造,首创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带动392家企业“抱团出海”。广东自贸试验区则依托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平台,吸引333家金融机构和1000余家科技企业落户。此外,新疆自贸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打造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整合集成中心,推动整体通关时间压缩70%。这些生动实践表明,自贸试验区正从“政策红利”向“产业红利”转变,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区域协同“一盘棋”,开放格局“再拓宽”

自贸试验区从来不是孤岛。此次《意见》的另一亮点是要求“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联动”。各地因地制宜,交出了差异化的实践答卷:广东前海与港澳跨境执业备案覆盖22类专业人士,横琴澳门青年创业基地孵化701个项目;而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贡献全国近半复制推广成果,更凸显“头雁效应”。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新疆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区位优势,推动进出口额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创新探索铁路运单物权相关国际贸易规则,为陆上国际贸易提供“中国方案”;长沙通过“创业签证”,依托国际青年创业港,成功孵化14家创业公司。当自贸区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作战”,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韧性也将不断增强。

在逆全球化大行其道、关税战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正以制度创新的“破冰之力”,激活高水平开放的“一池春水”。《意见》不仅是中国的课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国家向世界发出的“开放宣言”,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彰显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吕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