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漫评:让特色产业“沃”乡土“富”乡亲
“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茂名市,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对乡亲们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肯定。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跳出思维局限,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大有可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到今年的全国两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被反复提及,不仅为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明确了方向,更提供了许多政策红利与机遇。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美丽乡村的示范打造,乡村逐渐“焕新”,如何发展成为推动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地大物博,在广袤的农村有着各式各样的乡间“好物”,在希望的田野里存在着许多发展可能性。以土特产为例,据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我国杂粮杂豆、果蔬茶菌等特色种植基地面积达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创新破局,从传统的种植端延伸开,植入新理念、新思维,延伸至二产、三产端,土特产也能做成大产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立足特色,方能更具“成色”。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一哄而上的复制模仿。唯有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小小荔枝之所以能成为柏桥村的富民产业,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实现了本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是做好了“特”字文章。柏桥村已有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当地“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不仅孵化出1家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成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还发展了鲜果加工、电商等业态,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在中国,“荔枝之乡”并非个例,江苏盱眙小龙虾、柳州螺蛳粉、延安苹果等比比皆是。唯有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将“好资源”转化成“好产品”,将“好产品”塑造成“好品牌”,做到与众不同,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要素赋能,让特色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未来。特色产业既要能守住根本,又要敢于创新,能与时代共舞,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新理念打造更具生命力的产品。文化是魂,乡村特色产业是依托地方特色发展起来的,自然要承载传播地方文化的功能。将传统文化、地方习俗等融入乡村产业,以独具特色的乡村符号打造产品,实现乡土文化的价值转换。信息时代,科技提质是道必答题。让手机变身“新农具”,数据转为“新农资”,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利用网络让更多好物走出乡村,为农村产业插上“数字之翼”。除此以外,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平台、资源等要素也应通过龙头引领、政府扶持等向农村集聚,为产业发展打造更优发展环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年。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定信心、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真正让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让特色产业“沃”乡土“富”乡亲。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