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6-05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活跃着众多“红马甲”,他们或顶着烈日在街头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或走进餐饮店宣传文明就餐,或拿起垃圾钳和塑料袋捡拾垃圾……他们中,有单位职工,有退休老人,也有在校学生。他们用善意的提醒、真诚的行动,传递着爱心、温暖、友善、尊重。他们是志愿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支生力军。
6月1日下午1时多,67岁的朱敏芬身披红马甲、戴着红色鸭舌帽,站在县府东街和扬州路路口附近,看到有市民在道路上随意停放电瓶车,她会立刻上前,提醒大家“电瓶车要在道板上有序停放。”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有年轻人在被提醒后,嘟囔着:“阿姨,你能赚多少钱啊,这么热还不放过我们。”朱敏芬笑着摇头:“我是志愿者,大家好好停车,自己走在路上也舒服一点,是不是?”
朱敏芬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志愿团队是由高新区多个社区的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成员多为退休老人,为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这支志愿者团队每天都在高新区人流量较多的马路上引导市民文明停车、文明出行。“刚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不理解我们的人还蛮多,现在做了快一个月,乱停乱放的人少了很多,路边开店的商家看到我们忙,有时候也会主动帮着一起劝导。”72岁的范建明与朱敏芬同在一个志愿团队,他表示,做志愿者可以发挥余热,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实。
老年志愿者为文明城市创建奉献余热,年轻人也自觉行动起来,为了让城市更美好而贡献青春力量。18岁的顾啸威和王裕陆同为明德高中的高三学生,今年5月被南京两所高校提前录取,最近,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助力创建文明城市。顾啸威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在班级QQ群里分享志愿服务中的趣事,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地表示,要在暑假中做一名志愿者。
城市的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加,公益爱心的接力棒正在一代代传递下去。李施钰是朱棣文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多次参与志愿服务。还在幼儿园时,李施钰就跟随父母参加环保植树公益活动,小小年纪的她,水桶还拿不稳,却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告诉妈妈“以后有事记得叫上我。”今年,她也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中,帮助招募志愿者、捡拾垃圾、分发宣传资料等。像李施钰一样的文明小义工,正在各所学校中不断涌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成了这些文明小义工的共识。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我市志愿组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车站、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了青年志愿服务T站、城管志愿服务岗等一批社会志愿服务站,城市社区普遍建立“金乡邻”志愿岗,农村设立“百村乡风文明岗”等;志愿服务管理更为规范,创新探索“社工+志工”发展模式,成立了太仓市志愿者总会,引进专业社工组织进行管理服务,推行公共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志愿服务记录及志愿者星级评定、志愿服务活动备案和志愿者嘉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我市志愿组织还积极主动运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志愿服务空间网络化,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团队388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30个,各类注册志愿者近6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8.3%。这些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已成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先行军、排头兵和示范员。(记者 徐静 见习记者 徐璐)
6月1日下午1时多,67岁的朱敏芬身披红马甲、戴着红色鸭舌帽,站在县府东街和扬州路路口附近,看到有市民在道路上随意停放电瓶车,她会立刻上前,提醒大家“电瓶车要在道板上有序停放。”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有年轻人在被提醒后,嘟囔着:“阿姨,你能赚多少钱啊,这么热还不放过我们。”朱敏芬笑着摇头:“我是志愿者,大家好好停车,自己走在路上也舒服一点,是不是?”
朱敏芬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志愿团队是由高新区多个社区的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成员多为退休老人,为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这支志愿者团队每天都在高新区人流量较多的马路上引导市民文明停车、文明出行。“刚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不理解我们的人还蛮多,现在做了快一个月,乱停乱放的人少了很多,路边开店的商家看到我们忙,有时候也会主动帮着一起劝导。”72岁的范建明与朱敏芬同在一个志愿团队,他表示,做志愿者可以发挥余热,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实。
老年志愿者为文明城市创建奉献余热,年轻人也自觉行动起来,为了让城市更美好而贡献青春力量。18岁的顾啸威和王裕陆同为明德高中的高三学生,今年5月被南京两所高校提前录取,最近,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助力创建文明城市。顾啸威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在班级QQ群里分享志愿服务中的趣事,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地表示,要在暑假中做一名志愿者。
城市的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加,公益爱心的接力棒正在一代代传递下去。李施钰是朱棣文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多次参与志愿服务。还在幼儿园时,李施钰就跟随父母参加环保植树公益活动,小小年纪的她,水桶还拿不稳,却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告诉妈妈“以后有事记得叫上我。”今年,她也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中,帮助招募志愿者、捡拾垃圾、分发宣传资料等。像李施钰一样的文明小义工,正在各所学校中不断涌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成了这些文明小义工的共识。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我市志愿组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车站、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了青年志愿服务T站、城管志愿服务岗等一批社会志愿服务站,城市社区普遍建立“金乡邻”志愿岗,农村设立“百村乡风文明岗”等;志愿服务管理更为规范,创新探索“社工+志工”发展模式,成立了太仓市志愿者总会,引进专业社工组织进行管理服务,推行公共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志愿服务记录及志愿者星级评定、志愿服务活动备案和志愿者嘉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我市志愿组织还积极主动运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志愿服务空间网络化,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团队388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30个,各类注册志愿者近6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8.3%。这些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已成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先行军、排头兵和示范员。(记者 徐静 见习记者 徐璐)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