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用电更可靠、更贴心、更绿色 “获得电力”指数蝉联全省第一
“获得电力”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记者从日前举行的“30 而获再出发 十足电力太舒心”——“获得电力”体验日系列活动上获悉,我市已连续3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了“获得电力”指标满分,蝉联全省第一。太仓“获得电力”指数为何在全省遥遥领先?
“获得电力”指标记录了一个企业为了获得永久的电力连接而办理的手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除了衡量电力连通的效率,新的指标也被应用于衡量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电费及电价的透明度。
更可靠
停电时长5年降了82%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反映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与企业生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我市全口径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首次降到了1小时以下,为0.91小时,而5年前的2017年,这一指标是5.19小时。
这一指标5年下降82%,其背后是市供电公司打出一套“组合拳”的结果。比如,去年5月12日,10千伏璜秀线全自动FA成功运行,电源侧实现自愈功能,该模式大幅提升了运维效率。目前,我市全自动FA线路投运数量达439条,投运率达65.92%。再如,随着电网规模逐年增长,对巡检效率和精细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市供电公司坚持数字赋能赋智,推进“无人机+智慧巡检”建设,提升巡检效率和规范化程度。目前,全市电网220千伏杆塔无人机自主飞行覆盖率达100%。
除此之外,市供电公司还通过配网线路分级保护、智能检测、不停电作业等技术措施的投入,努力实现少停电、不停电、能自愈、快复电,不断推进一流配电网建设,提升用电可靠性。
更贴心
设备共享与开门接电
太仓兴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浏河镇一家小微民企,随着效益提升,公司增加了两条生产线,需增加供电容量。企业听了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后,选择了电力设备共享。
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电力设备自己出资建设,不仅采购、施工、调试要时间,而且还要一笔不小的投入,选用共享设备,企业投产快,只需出租金,不会占用大笔资金,特别适合规模不大、用电需求又比较急的企业。
近年来,市供电公司全面推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电报装“省力、省时、省钱”的“三零三省”服务。像太仓兴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一样的很多企业,无需采购电力设备和进行施工,直接享受低压接入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1年,市供电公司还建成了中德产业园“开门接电示范区”,将客户受电侧电气设备配套建设提前布局到位,实现“企业等电”向“电等企业”转变。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省级园区“开门接电示范区”覆盖率达100%,平均接电距离仅为119米。
更绿色
电能替代从乡村到港口
去年9月,沙溪镇项桥村粮食烘干中心清洁热源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成为电能替代和“全电共享”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实例。项桥村粮食烘干中心原来使用柴油作能源,改造中,由市供电公司提供“电力设备+空气源热泵”模块化租赁服务, 通过“以租代购” ,项桥村粮食烘干中心实现零成本改造,大大降低烘干成本。
除了项桥村外,类似的改造已在东林村、新农村等全市多个村完成。在本次“获得电力”体验日系列活动上,市供电公司还和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农发总公司联合签署了“全电共享”模块化租赁定制服务合约,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粮食烘干清洁热源100%覆盖。
太仓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和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市供电公司秉持绿色低碳理念,融合岸电系统、分布式光伏电站、车辆自动化等项目,全力推进港口领域电能替代。目前,全港14家码头企业已建成岸电设施98套,除石化码头外,其余码头岸电覆盖率达100%。这不仅提升了码头企业经济效益,更推进了绿色港口建设,落实了长江大保护战略。
体验日活动上,市供电公司发布并启动了服务太仓市十项举措和服务德企十项行动。这些举措和方案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市“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记者 张立)